李宁重新挂帅“李宁” 四年来“李宁”首盈利

    李宁的回归让“李宁”重新找到了感觉。自2011年来,李宁公司在2015年首次实现了扭亏为盈,经营活动现金流也终于转正,公司权益持有人应估净溢利由亏损7.81亿元升至盈利1400万元。

    创始人李宁回归公司一年多,销售网络扩张、下降整体库存、大力发展电商,一系列举措终于将公司带上了正常运转的轨道。
  
    “移动互联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消费习惯正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对于商业机构提供商品服务的期望也正在改变。消费者对于休闲、运动、健康新生活方式的追求,更带给行业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将品牌与运动项目相结合,在运动中创造用户体验,打造李宁价值之路,将是集团在可见未来的发展策略方向。”集团始创人兼执行主席李宁这样解释公司的发展规划。
 
    一切“仍”有可能
  
    这是李宁公司时隔四年迎来的首次业绩转正。年报显示,2015年李宁公司的年度收入为70.89亿元,与2014年相比上升了17%。年内经营溢利为1.57亿元,而2014年经营亏损6.43亿元。整体毛利率为45.0%,与2014年相比基本维持稳定。运营费用的下降,使得公司的综合盈利大幅上升。
  
    李宁公司曾在2010年宣布转型,此后开始走入困局。也是在2010年,李宁公司改掉了原有的品牌口号,“一切皆有可能”改成了“让改变发生”。
  
    改变确实在发生,然而却并不是李宁公司所希望的。在2012年,李宁公司亏损近20亿元,是其上市8年来的首次亏损。直至2014年,李宁公司连续亏损。

    事实上,2014年是本土体育品牌“遇冷”的最后阶段,从2015年开始,诸多体育品牌营收开始全面回暖。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内体育品牌在2012和2013年逐步下滑,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呈回升态势,而2015年复苏的态势愈发明显,渐渐从库存去化的泥沼中走出来,国家政策的扶持,也为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营造了有利环境。此外,绿色生活方式和健康生活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消费者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热情增加,体育运动加深了普及程度。受此带动,国内体育用品行业在消费品板块整体表现较为低迷的环境下,维持着较好的趋势。

    在2014年末,李宁重新挂帅“李宁”,品牌口号也改回了2010年的“一切皆有可能”。李宁抓住了2015年体育用品行业的春天,开发智能跑鞋、开拓线上业务、线下渠道,这个“潮大叔”带领着他的公司,开始全面复苏。
  
    2015年的扭亏为盈,或许预示着这个国民运动品牌正在重新出发,探索新的可能。
  
    三大支柱成效凸显
  
    产品、渠道和零售运营能力,是李宁公司如今的“三大支柱”策略。潮大叔李宁一边玩转微博,参与各种公众活动,例如为该公司赞助的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全明星赛开球,一边继续稳固公司的“三大支柱”,在这背后的关键,是提高整体效率。
  
    这一系列策略带来的成效是毋庸置疑的。2015年,李宁公司的销售网络恢复扩张,截至年底,销售点增加了507个,总数6133个,而经销商销售点净增加194个,李宁品牌产品于整个平台(包括电商)的同店销售量也有所增长。同时,积压库存也得到了改善,在直营销售点净增313个的情况下,存货原值仍降低20%。
  
    电商方面,李宁2015年电商收入同比上升95%,预计今年将继续保持增长。
  
    李宁公司称,今年将以互联网战略和平台为依托,优化用户体验,全面融入整个业务经营过程。值得注意的是,李宁公司将继续细化产品及标识,根据地区及消费者类别,进一步区分细化产品搭配,继续发展“弹簧标”系列产品,意图拓展低价位运动休闲市场。
  
    同时,李宁公司已与京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初期以个别地区为试点,由京东提供产品至门店的整体物流解决方案,优化库存及运营效率;同时将继续提升现有销售点的效率及盈利能力,优化销售渠道网络,2016年计划净增300至500个销售点。
  
    “李宁的优势是知名度很高,如今李宁开始回归专业化,发展策略聚焦本土市场。”服装行业独立评论员马岗认为,李宁公司与小米生态链企业华米科技合作推出智能跑鞋,在上海开品牌体验店,赞助CBA联赛等一系列举措,将对提振业绩有所帮助,此外,清晰的商业模式将带给李宁公司更多的盈利潜力。 

本文采编:CY
下一篇

我国钢铁领域淘汰上亿吨产能 上百万职工需要转岗再就业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增速下行压力的不断增大,我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开始显现出来,并成为当前我国经济领域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之一。其中重化工业中的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行业等属于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去产能”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例如,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规划,从今年开始,要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在钢铁方面,也要在在近年来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从今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至1.5亿吨。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