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龙6行业百科「图」

一、尼龙6行业概况

尼龙6作为尼龙材料最主要产品之一,用途也被广泛拓展,普遍应用于纺丝、注塑、薄膜等方面。尼龙6纤维为最早开发的合成纤维,是电子电器、军工、铁路、汽车、纺织、农业配件等领域的重要应用材料,除传统的尼龙纤维领域,功能纤维的应用逐渐扩大,并呈现向工程塑料、薄膜制造等方向拓展的趋势,尼龙6逐渐成为以塑代木、以塑代钢、以塑代瓷的重要材料之一。

尼龙6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尼龙6行业发展历程

我国的尼龙工业起步于二十世纪50年代,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尼龙6生产技术相对成熟,原材料己内酰胺也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且质量不断提升,我国尼龙6生产能力逐年提升,尼龙6下游应用领域不断由尼龙纤维领域拓展至工程塑料及薄膜领域,我国已成全球最大的尼龙6消费国。我国尼龙6产业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58-80年代初),我国于1958年从当时的民主德国引进尼龙6聚合纺丝设备,在北京合成纤维实验厂建成了第一套尼龙6工业生产装置,成为我国最早的尼龙生产企业。在60年代,我国又先后引进了一套小型的尼龙6长丝生产线,并建成天津合成纤维厂。在此基础上沈阳化工研究院、黑龙江化工研究所、锦西化工厂等单位先后开展了对尼龙6的研究,通过消化吸收国外的技术设备,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山西榆次、湖南岳阳等地建成了一批小型的尼龙6生产企业。但这一阶段,受限于生产技术滞后,原材料己内酰胺严重依赖国外,原材料供应量和成本较高,我国尼龙6行业发展缓慢。

2、第二阶段:初具规模化发展阶段(80年代初-2000年),进入80年代,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尼龙6工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我国先后从欧洲、日本等地引进了一批在当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己内酰胺和尼龙6技术工艺及生产装置,这些引进的装置使我国的尼龙6产品在品种、产量、质量、物耗、能耗及经济效益上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如1989年我国引进荷兰DSM公司HPO工艺和国外关键设备在南京、岳阳分别建设5万吨/年己内酰胺装置,1995年中石化集团石家庄化纤公司引进意大利SINA公司甲苯法专利技术和国外成套设备建设5万吨/年己内酰胺装置。同时,石家庄化纤有限责任公司、石家庄化工化纤厂、巴陵石化公司等企业2万吨/年的尼龙6聚合装置相继建成并投产,使得我国的尼龙6工业基本形成了规格、门类较多,民用丝、产业用丝等均可生产的产业结构,我国的尼龙6工业形成了一定规模。但由于国内生产技术和产能受限,尼龙6上游原料己内酰胺仍受制于国外企业,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3、第三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初--至今),这一阶段我国尼龙6产业发展主要呈现国产化进程加快、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产量及消费量稳步增长等特征。2002年,中石化与荷兰帝斯曼成立南京帝斯曼公司,推动了国内尼龙6上游原材料己内酰胺产业的大发展,己内酰胺依赖进口的现状逐渐被打破,到2010年我国国内己内酰胺产量首次高于当年进口量,截至2017年我国国内己内酰胺产量达到220万吨,近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24.21%,进口依赖度下降至9.75%(统计局、中国化学工业协会、海关信息网),我国尼龙6行业发展枷锁进一步挣脱,为下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与此同时,21世纪初,随着我国“100~200吨/天”尼龙6聚合技术的成功开发和应用,我国尼龙6聚合产业走上了大规模、低成本、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涌现出了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长乐力恒锦纶科技有限公司等大型尼龙6切片生产企业。该阶段,尼龙6切片生产的原材料瓶颈基本被打破,尼龙6切片产量和价格更具竞争力,下游应用领域需求进一步释放,原材料限制对行业发展影响减弱,行业迎来快速发展周期。

三、尼龙6行业的主要特征

1、周期性

我国尼龙6行业前期受到己内酰胺原材料产量和质量的制约,之前一直处于低速发展阶段。近年来上游原材料制约已基本解除,进口依赖不断降低,产量与价格更趋向市场化调整,国内尼龙6行业开始迈入正常周期。该行业的周期性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行业产能,二是原材料己内酰胺的价格。

尼龙6切片行业的景气度取决于上述两因素的叠加情况,低产能、原材料低价格,行业景气度相对较高,高产能、原材料高价格,行业景气度相对较低。目前,尼龙6切片处于行业景气度上升期。虽然行业具有一定周期性,但是不同产品层次、不同应用领域需求发展具有明显的层级和时间差别,企业可以通过高端市场定位、差别化竞争及新领域拓展等方式保持企业活力。

2、区域性

尼龙6切片行业存在较为显著的区域性特征。在全球范围内,凭借市场和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我国、韩国、东南亚等地区尼龙6切片产量占比超过全球50%以上;而受到主要原材料己内酰胺供应商和下游应用客户所在地分布的影响,国内尼龙6切片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企业通过选址在临近供应商或客户的方式进一步节约运输成本,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地域集聚效应。

3、季节性

尼龙6切片行业所生产的尼龙6切片广泛应用于尼龙纤维、工程塑料和薄膜等领域,随着季节的变换,尼龙6切片下游的服装、装饰、汽车等领域可能受个别特殊季节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波动,但就尼龙6切片行业整体而言,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

四、进入尼龙6行业的主要壁垒

1、资金壁垒

尼龙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尼龙6切片,尤其是高端产品对生产设备、基础设施建设要求较高,前期筹备资金需求较大。此外,随着近几年尼龙行业发展迅速,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设备趋向自动化、规模化。因此,新进入的企业需要以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才能与行业中企业在技术、成本等方面形成对应的竞争优势,进而构成了尼龙行业的资金壁垒。

2、工艺壁垒

尼龙6聚合生产对生产工艺要求比较高,除通过采购设备、设施获取相关生产基础技术外,生产的稳定性、创新性对企业工艺积累依赖较大。尤其是高品质尼龙6的研发和生产,需要生产各个环节全面配合,配方、过程控制等关键环节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优品率。除此之外,企业在订购设备的同时往往还需要依据各自产品的工艺技术要求对订购设备进行定制化改造。对于行业新进入者来说,因缺乏丰富的行业运营经验、技术积累,对生产工艺控制、生产系统设计等方面把控不足,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差异,从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综上所述,尼龙行业有着较高的工艺壁垒。

3、规模壁垒

近几年,行业内主要生产企业的聚合装置趋向规模化、自动化和节能化,生产已开始向低消耗、高质量发展,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单位投资、能耗和加工成本不断降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与此同时,随着尼龙产业逐步向规模化、一体化方向发展,部分公司不断向上下游产业延伸,拓宽产业链,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很强,新进入的企业很难与之竞争。因此该行业存在一定的规模壁垒。

五、促进尼龙6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产业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鼓励行业发展。2013年2月工信部下发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版)指出重点鼓励发展智能化、超仿真等差别化、功能性聚酯(PET)及纤维生产(东部地区限于技术改造)腈纶、锦纶、氨纶、粘胶纤维等其他化学纤维品种的差别化、功能性改性纤维生产。工信部于2016年9月、2017年2月分别下发的《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等均对尼龙行业的发展及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将开发多重改性技术与工程专用模块及其组合平台,实现聚酯、锦纶等通用纤维高效柔性化与功能化作为重点发展领域。综上所述,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将对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国内市场空间广阔

新常态下,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民用纺丝、工业用丝、尼龙工程塑料、尼龙薄膜等行业的发展,推动我国尼龙6切片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尤其是尼龙6切片高端产品需求增长迅速。2018年我国尼龙6切片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分别达到321万吨和348.9万吨,相比于2010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4.11%和9.80%。

随着汽车工业、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及其零部件国产化进程加快及尼龙薄膜的进一步普及,尼龙6工程塑料和薄膜的消费量有望大幅增长,从而拉动尼龙需求快速增长。

3、出口市场前景较好

亚太地区在全球尼龙消费市场的份额最大,预计2012-2018年期间,亚太地区尼龙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6.9%,为我国尼龙产业外销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尼龙6切片行业的发展,新投产企业在产品质量、稳定性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后发优势,我国国内部分高端企业产品与进口高端产品差距已显著缩小,部分产品已经实现了进口替代,受行业历史发展限制,我国尼龙6切片出口量绝对值较小,但增速明显:2015-2018年,我国尼龙6切片出口从5.70万吨增长至10.00万吨,复合增长率达22.59%。随着国内企业设备先进性优势增强、生产工艺的不断完善,预计未来尼龙6切片外销销量将进一步增长。

4、上游原材料供应稳定

90年代初中国石化在荷兰帝斯曼公司环己酮-磷酸羟胺法(HPO)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环己酮氨肟化为核心的己内酰胺成套生产技术,打破了己内酰胺生产技术长期被国外少数公司垄断的局面,己内酰胺生产能力、产量也得到了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己内酰胺技术的国产化,国内新增产能连续投产,国内己内酰胺产量大幅增长。我国己内酰胺的产量由2012年的74.4万吨,增长至2017年的220万吨,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4.21%,增速居国内化工产品前列。国内新建的己内酰胺装置陆续投产,自给率逐年上升,高端己内酰胺的紧俏得到了较大缓解,上游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对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5、低端落后高能耗的产能逐步被淘汰、产业集中度提升

我国尼龙产业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在21世纪后尤其是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行业内新投入生产线设备和技术具有较高水准。相比之下,早期投产设备在产品质量、能耗、工艺控制等具有明显劣势,产品竞争力较低,市场空间逐渐被压缩,面临淘汰风险,这一趋势也引导行业向高端化、差别化方向发展。同时,行业规模经济日益凸显、产业集中度提升。随着尼龙6聚合技术进步明显,日产100~200吨的聚合装置纷纷出现,生产已开始向规模化、低消耗、高质量发展。目前行业内主要生产企业的产能都达到了10万吨/年以上,且国内尼龙6切片生产区域性分布明显,主要集中在江浙闽一带,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本文采编:CY306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尼龙66工业丝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尼龙66工业丝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主要包括市场影响因素分析、上下游及关联产品分析、国内重点生产厂家竞争与趋势分析、前景调研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