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我国养老金行业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图」

  一、我国养老金的体系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逐步摸索建立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当前已形成以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障为主体,职业养老和个人养老辅助的养老保障结构当前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包括两部分,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我国2017年参与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已达到9.15亿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03亿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12亿人,基本实现了广泛覆盖的目标。
  1、基本养老保障
  当前的城镇职工公共养老金体系实际上是包含城镇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两部分,均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其中社会统筹部分实施的是现收现付制,目的在于通过养老保障基金在在职和退休职工之间的调剂促进社会再分配,个人账户部分则实施基金积累制,目的在于减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危机同时存在激励机制保持经济效率。
  在基本养老保费缴纳层面,人社部规定的是企业缴费比例不超过工资的20%,同时个人缴费比例为8%,具体执行层面当前各省市依然存在差异。当前基本养老保费的工资缴纳基数是根据个人去年的在岗平均工资结合上下限来确定,其中上限是该地区上年度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下限为该地区上年度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加权平均值的60%,各地对企业缴费比例并不统一,并且部分地区允许省内实行多层级的企业缴费比例规则。
  我国2017年城镇职工养老金全国平均水平是2876元每月,待遇水平能够基本保障老年人的生活,但是城乡居民养老金全国平均水平是127元每月,保障水平还相对有限。
2012-2017年我国城乡养老保障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障对比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职业养老保障
  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障体系相对应,我国的职业养老保障体系也包含两部分:企业年金制度和职业年金政策。
  企业年金,又称职工补充养老保险,是企业和员工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在国家的指导和鼓励下,根据本企业经济状况自愿为员工建立的一种以弥补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不足、提高员工退休生活保障水平为目的的补充养老保险计划。
  职业年金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作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并轨后弥补基本养老金待遇下降的手段。
  3、个人养老保障
  我国在个人养老保障上的制度设计探索起步较晚,其中个人税收递延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第三支柱的一种尝试,2018年4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宣布在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三地实施税延养老险试点。进一步,5月7日发布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开发指引》明确了产品设计原则、要素及管理收费模式等内容。
  针对个人养老保障,除了保险机构参与之外,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公募基金等其他主力资管机构也会逐步加入,公募基金也在积极申报和募集养老金产品,包括目标风险、目标日期等更多样化的投资工具,能够给投资者提供更多的自主投资选择空间,未来数年个人商业养老有望走上快车道。
  二、我国养老金体系的发展
  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始于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的颁布标志着一个由单位发起的、非基金形式的养老金计划的建立,它覆盖了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职工。另外,还有一个独立的公务员养老体系——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但农村人口没有任何正式的养老社会保险。
  第二阶段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持续至90年代初期。随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原先以单位为基础的养老保险体系严重阻碍了公平竞争和劳动力的流动。市县一级的养老金统筹制度得以建立,但整个体系依然保持了单位支持下的现收现付制。
  第三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至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后期。1997年,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以及国有企业不断加重的养老金负担,中国正式建立了三个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这个新体系被称为基本养老保险。其中,第一层是一个现收现付的制度,由单位承担;第二层是名义上的个人账户,由职工自己缴费;第三层则是自愿性质的退休储蓄。
  第四阶段始于2009年,最大的特征就是将养老金的覆盖面拓宽至非国有企业。为了实现全面覆盖,新型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于2009年建立,目的是覆盖农村人口。而后,2011年又建立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专门针对城镇的非就业人员。2011年颁布的《社会保险法》进一步规定了,农民工和城镇职工享受同等的养老保险待遇。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当前中国最重要的公共养老金计划。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稳步扩大着它的覆盖范围。
2011-2017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及覆盖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7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为3340亿人民币。其中,个人缴费810亿,约占总收入的25%,其余皆为各级财政补贴。基金支出2372亿,累计结余6318亿。随着老龄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开始领取养老金,基金的盈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收缩。
2012-2017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来源占比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我国养老金体系所面临的问题
  1、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
  和其他很多国家一样,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也面临着劳动力的逐渐减少和老龄人口的快速膨胀,这两者的挑战。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在2017年至2030年间将会增长2/3,从1.5亿上升至2.5亿。届时,即使有财政补贴的扶持,养老保险基金也极有可能入不敷出。2017年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已达到8000亿人民币,大约是当年GDP总量的1%。如果未来几年没有大的改革动作,补贴的数字将会大幅提升。
  2、参保的意愿
  第一,中国的缴费率高于绝大多数国家。企业的社会保险综合缴费率大约在29-33%(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0%,医疗保险:6-10%,失业保险:2%,工伤保险:0.5%,生育保险:0.5%),员工则为收入水平的1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1%)。最低缴费基准为当地平均工资的60%,最高为平均工资的3倍。企业可以通过不在政府当局正式登记或注册员工、雇佣临时工或家庭成员、推迟社会保险的缴纳支付、降低上报的名义工资等方式,来减少缴费。
  第二,有部分员工自身也不愿意参加社会保险计划,例如,低收入阶层和年轻人。前者工作的不稳定性,使他们无暇顾及未来的养老,因而大幅降低了参保意愿。而后者有着很高的即时消费需求,造成他们不愿缴纳过高的社会保险。如此一来,企业和员工都有充足的动机,“合谋”逃避社保缴费。
  第三,地方政府也没有对少缴或不缴社会保险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以形成震慑。他们通常更关注和经济增长相关的目标,以及优先出台降低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的政策。这在无形之中也削弱了企业缴纳社会保险的动力和积极性。
  3、地区间的差异与失衡
  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体系中,少数省份会将基金在省级层面统一归集管理,但绝大多数都会下放至市甚至是村这一级别。尽管养老保险的缴费和待遇理论上是由中央政府确定,但实际的缴费率在不同地区之间却有差异。工资水平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缴费金额和养老待遇的地区差异,直辖市和东部沿海省份职工的工资收入水平显著高于内陆省份。此外,劳动人口的迁移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平等。
  4、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合理性
  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待遇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着显著的差距。2017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月平均养老金为2876元,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仅为127元,后者甚至不到前者的5%。当然,这两个体系的养老金待遇并不能直接比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法定缴费金额也要高得多。
  5、财政风险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未来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财政补助,将会在整个社会保险的资金流入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过去的10年里,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助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一直稳定在2%左右。而所有社会保险支出的占比则大约是10%。未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补助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养老保险体系重要的资金来源。
  从微观层面来看,以中美家庭资产配置结构来看,国内居民将接近七成的资产配置在房地产上,金融资产的配置比例仅一成,且从金融资产的分布来看现金类资产占比仍超过50%;相比较美国家庭资产配置中占比最高的是金融资产,且金融资产主要组成为养老金资产和股票。
我国与美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对比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我国养老金体系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拓宽养老金的资金来源渠道
  全国社保基金(NSSF):设立于2000年的全国社保基金是国家的战略储备基金,用于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的补充、调剂。其资金有以下4个来源:(1)中央财政预算拨款;(2)国有资本划转;(3)投资收益;(4)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
  通过增加要求上缴利润的中央及地方监管的国有企业数量,中国有望逐步提高国有企业整体的利润上缴比例。中央政府将国有企业的利润和分红视作社会保障体系未来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的改革也将涉及这部分资金的管理和运营。在过去,央企的利润和分红并未包含在公共开支的基本预算中。而现在,财政部将统一予以收缴,并纳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
  2、提高生产率
  维持养老金体系良好运转的关键在于劳动生产率的加强。如果生产率能够提高,年轻人创造的财富就可以有效支撑大量的老年人口。随着经济和收入的增长,“现收现付”的体系可以在不需要降低养老金待遇或者提高缴费率的情况下,保持收支平衡。另一方面,经济的增长对积累制的养老金而言,或许也是最优的解决方案。因为它既控制了消费品市场的通货膨胀,又防止了资本市场的大幅贬值。
  3、延迟退休
  所有有关养老金改革的政策建议中,最常见的一条就是延迟退休。由于中国现行的退休年龄相对较低,这一措施被认为是解决养老体系财政问题最简单有效的方案。
  4、推行“以房养老”的模式
  像住房反向抵押这样的房产释放类产品,可以让老年房产拥有者在不需要臵换和搬迁的情况下,将他们的房产套现,并用于个人的日常开支。很多理论研究都证明了,在生命周期模型中,住房反向抵押所能带来的养老福利。
本文采编:CY
下一篇

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回顾及财政补贴政策困境分析「图」

2018年1-11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103.0万辆,与2017年同期的60.9万辆相比,增长了68.0%,其中新能源商用车销量14.4万辆,同比增长7.8%;乘用车销量88.6万辆,同比增长84.8%。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