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共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客流量超预期!水路客运复苏最为强劲!「图」

“五一”小长假已经结束。数据显示,此次“五一”期间全国交通出行客流量超预期,日均客流量创下了自春节黄金周以来的最高纪录。

据报道,5月1日至5日,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

据报道,5月1日至5日,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

而来自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4月30日至5月3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289.4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572.35万人次;全国民航累计发送旅客252.53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63.13万人次;道路累计发送旅客6733万人次,日均发送1683.25万人次,水运累计发送旅客286.93万人次,日均71.73万人次。

其中,水路客运复苏最为强劲,4月30日至5月3日的累计客流量已经达到去年同期的75%。而5月1日至5月3日的铁路、民航日均旅客发送量创下了自春节以来的最高纪录。

同程旅行数据指出,今年“五一”假期出行客流结构主要以探亲和旅游客流为主。若以出游人次计,今年“五一”前4天的旅游消费规模已经达到去年同期的近60%。

从民航(进出港)和铁路(出发及到达)客流的情况来看,民航客流量较大的城市主要包括深圳、广州、成都、重庆、昆明、上海、北京、南京、杭州、郑州、西安等;铁路客流量较大的城市主要有北京、上海、南京、深圳、杭州、成都、重庆、郑州、西安等。

住宿方面,同程数据显示,“五一”期间以成都、上海、广州、北京、深圳、杭州、苏州等城市的住宿需求量最大。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疫情期间住宿供需结构的变化,今年“五一”期间全国各类住宿设施的平均房价约为405元/间夜,比去年同期上涨约42%。

其中,民宿需求复苏趋势明显。同程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广东、浙江、四川、福建、江苏、湖南、云南、山东、重庆、广西地区的民宿需求旺盛,其中尤以深圳较场尾、杭州西湖、德清莫干山、成都春熙路、厦门鼓浪屿、苏州太湖、大理古城、广西涠洲岛等城市商圈或热门旅游区的民宿最受欢迎。驴妈妈数据显示,在长三角区域,湖州、苏州、上海、杭州、无锡、宁波、台州、常州、南京、舟山都是游客选择住“酒店”去度假的热门目的地。

值得注意的是,受疫情影响,跨省跟团游尚未开放,境内大部分旅游景区限流,因此今年“五一”假期的旅游消费主要以周边游为主,而各细分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景象。

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各类户外历史遗迹、山岳、野生动物园、古镇及各类生态度假区成为居民周边休闲度假的热门选择,客流量集中在5月1日和5月2日两天,客流量分别占整个假期客流总量的32.5%和33.5%。

具体来看,比较热门的历史遗迹类景点主要有:故宫、圆明园、贵州下司古镇、南京总统府、阆中古城等;比较热门的野生动物园主要包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昆明动物园、金牛湖野生动物王国、苏州市上方山森林动物世界、南通森林野生动物园、大连森林动物园等;比较热门的山岳类风景区则有:黄山、泰山、华山、青城山、西岭雪山、金佛山、花果山等。

根据北京市文物局5月5日的消息,“五一”假期期间,北京地区共有序开放博物馆19家,“小长假”5天接待观众总量超过5万人次,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等每日参观人数已基本接近预约上限。明十三陵博物馆、西山大觉寺管理处、房山云居寺石经博物馆每日参观人数平均达千人以上。

2020年初疫情爆发之前,根据中国文旅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9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平稳增长;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50亿人次,2018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55.39亿人次;2019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5.97亿,同比增长8.8%。

2015-2019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

2015-2019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

资料来源:资料公开整理

2010-2018年,我国旅游业总规模也在实现稳步增长,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018年国内旅游总收入为5.97万亿元。2019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5.97亿人次,同比增长8.8%, 2019年旅游总收入破7万亿元,创历史高峰。

2015-2019年中国旅游收入及增长速度

2015-2019年中国旅游收入及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资料公开整理

本文采编:CY341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主要包括行业运行情况、细分市场分析、重点企业、发展展望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