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抗衰老产业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抓手

由中国老龄协会指导,中国老龄产业协会、新京报社联合举办的第二届老龄产业发展论坛在京开幕。本次论坛主题为“银发经济的市场机遇与发展趋势”。在下午圆桌论坛环节,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王钊,中国老龄协会事业发展部(国际部)主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特聘专家李志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马先林,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牟丽娜,江苏量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柴向东等专家学者和业界大咖围绕如何发展抗衰老产业等议题进行讨论。

发展抗衰老产业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抓手

首部“银发经济”政策文件(国办一号文)提到的“发展抗衰老产业”备受关注,这个文件的发布对中国发展抗衰老产业,包括积极健康老龄化的布局有重大意义。

李志宏认为,发展抗衰老产业非常重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他认为发展抗衰老产业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与载体,这个产业总体上属于预防医学的产业化推广和应用,可以显著降低医疗费用。其次,发展抗衰老产业是打造老龄化条件下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依托,其中一些细分赛道,比如保健品产业、医美产业和化妆品产业,都是高成长性、高景气性的产业。最后,发展抗衰老产业对于提高民生福祉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满足广大中老年群体健康长寿的需求。

“所以我认为,无论是从宏观层面的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还是中观层面的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以及微观个体层面的民生福祉改善,发展抗衰老产业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实践意义。”李志宏说。

对于抗衰老产业在银发经济中的重要性,王钊表示,衰老是可以抗的,现在60岁的人和60年前60岁的人已经不一样,现在的60岁还是“年轻人”或者“中年人”。我们国家已经逐渐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如何压缩疾病期,压缩失能期,是健康老龄化银发经济的主要目标。

王钊认为,银发经济的主要目标是让老年人更健康,甚至活得更长。他认为,抗衰老产业的一些具体方向,如保健品、药品、细胞治疗等,都对人类的健康,对老年人的健康有很大帮助。他强调,健康是第一位的,减少个人的痛苦,家庭的烦恼,社会的负担,在这样的前提下做到健康老龄化可能是银发经济最终的目标。“通过饮食,通过医药,通过生物技术的方式,实现我们健康寿命的延长,是银发经济要做的更多的事情。”

作为一线心脑血管领域著名的专家,马先林表示,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疾病如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上升。除了药物治疗,改善生活习惯,特别是增加运动,可以有效地控制这些疾病。例如,增加肌肉量可以提高糖的代谢能力,从而控制糖尿病。同时,他还强调了运动对于改善心脏病和骨关节疾病的重要性。

马先林建议,即使是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也应该适当地进行运动,以改善健康状况。

柴向东强调了早筛、早诊、早治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慢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和高血糖等。他提出,通过检测核心指标,可以前移治疗,实现早期干预,达到“花一块钱,省六块钱”的效果。

柴向东还提到了POCT(即时即地检测)的重要性,这种可以实现移动化、便携化和智能化,让患者自己操作,大大提高了检测的便利性和覆盖面。

此外,柴向东还强调了家庭医疗器械的发展,通过使用量子点发光材料,可以用最少的样本实现检测,从而实现家庭检测。柴向东表示,他们的目标是让专业医疗走进千家万户,不仅可以检测人的健康,还可以检测食品安全和宠物疾病。

健康监测设备未来发展走向小型化、精准化

牟丽娜则指出了健康管理在老龄化社会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慢性疾病的管理和预防。她提出,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建立绿色通道,以及对各个居家养老机构进行医疗资源的输送和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老年人的急救问题。

牟丽娜表示,居家养老是目前老年人养老的主要形式,99%都是居家养老,这是不争的事实。她认为,新一代的老年人已经成为自己健康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因此,他们需要从50岁或45岁开始做一些准备,包括使用一些好的检测手段。

对此,牟丽娜期待能有小型化、精准化的设备来帮助他们进行抗衰老的管理。此外,牟丽娜强调,抗衰老不仅仅是解决外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管理问题。她对会员单位能尽快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并在居家社区提供一些服务表示期待。

在马先林看来,肌体代谢能力的下降,糖尿病、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等都是老龄化给老年人带来的重要问题。对此,他强调了慢性疾病管理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中的重要性。

马先林认为,大部分时间老年人都在家中度过,因此,如何在家中进行有效的慢性疾病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他提出,通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检测,老年人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慢性疾病。同时,家里的医疗设备可以与医院的进行连接,以实现医生和患者远程会诊的可能性。这些都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慢性疾病,让他们在家中也可以放心。

李志宏认为,未来健康监测设备的发展方向是小型化、可穿戴、精准化和智慧化。虽然有些设备可以做到小型化和便携使用,但并非所有设备都需要走这条路线。大型设备可以结合居家和社区的生活场景,打造出更方便可及的消费场景。目前,一些社区已经在健康小屋或健康驿站中配置了可以自主进行健康监测的设备。

不过,李志宏也指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产品没有配套服务支撑,有的智能化监测设备采集的数据很多,但是无法转化为医生可以采信的信息。另外,一些健康监测的硬件非常好,但是软件更新比较慢,没有形成“硬件+软件+服务”的闭环,也影响了老年人使用的感受。

小型化、精准化的个人检测设备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王钊认为,这些设备对于高血压等疾病的健康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他强调,普及这些设备的同时,也需要普及相关的科普知识,避免用户误解数据。不过,他也提醒,用户在看到这些数据后,既要保持警惕,也不要过度恐慌。他还强调,即使有了这些设备,用户也应该相信医生的专业性,应该咨询更专业的人士。

王钊表示,这些设备在健康老龄化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只有结合专业的医疗服务,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些设备的作用。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抗衰老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抗衰老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主要包括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前景预测及对策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