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试管婴儿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

1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在我国登记结婚女性的年龄占比中,35岁及以上非最佳育龄妇女的占比逐年增加,晚婚晚育与不孕不育增加的趋势也高度重合。目前,我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已经攀升至12%-18%。

在放宽独生子女政策、允许生二胎后,不乏有一部分人为了能孕育自己的孩子,四处求医。试管婴儿成了他们最后的希望。

在中国,每8对夫妇中就有1对存在不孕不育的问题,而这一数字还在继续上升。为此,辅助生殖技术的出现对于“想生、愿意生”的育龄女性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发布了商业补充医疗保险“西湖益联保”新增辅助生育相关项目,包括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两项“试管婴儿”项目。自2023年1月1日起,实施辅助生育的参保市民,可获得最高3000元的报销。

受到辅助生殖目标人群基数增加,外加针对辅助生殖人群的政府补贴鼓励等政策出台,一系列因素影响之下,辅助生殖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周期。2018-2023年的辅助生殖市场年复合率为9.64%,至2023年,试管婴儿市场规模有望增加到400亿元,长期有望突破千亿。

辅助生殖市场“蓝海”已至

1988年,我国首例试管婴儿诞生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辅助生殖技术正式进入公众视野。30多年来,我国试管婴儿技术也历经了3次变革:一代试管婴儿技术(IVF-ET)针对女性不孕,解决卵子问题;二代试管婴儿技术(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SCI)针对男性不育,解决精子问题;三代试管婴儿技术(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S/PGD)针对特殊情况,筛选最优胚胎。值得注意的是,技术还在不断进步,不断突破。

“自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出生以来,我国辅助生殖技术发展迅速,临床妊娠率从早期的6.4%提高到现在的32%,活婴分娩率达30%-35%。”前述专家介绍道,2008年,我国已经成功出生3万多名试管婴儿,2016年我国完成试管婴儿治疗周期超过70万,2017年超80万。如今,每年约有30万名试管婴儿诞生。我国治疗的总周期数已超过100万周期/年,成功率已基本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有迈向更高水平的趋势。

“由于经济好转,国外学术交流推广增强,资讯接受程度逐渐透明化,各方面的临床研究开始普及,许多的大学和医院正式开展辅助生殖方面的临床工作,辅助生殖中心的数量在逐步增加。”

根据沙利文披露的数据,2018-2020年我国辅助生殖患者和不孕夫妇数量呈总体上升趋势。2018年,我国育龄夫妇共有2.98亿人,其中约4800万人是不孕夫妇,辅助生殖服务患者约为60万人;2020年,辅助生殖服务患者达到70万人。

另据妇幼健康司2021年发布的《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设置人类精子库的医疗机构名单》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国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共536家,其中广东省获批准的医疗机构数量最高,达到56家;江苏省和河北省获批准的医疗机构数量紧随其后,分别为33家和31家。

政策推动辅助生殖市场扩容

目前,中国辅助生殖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其主要原因除了不孕症的因素外,还包括由于环境污染、工作与生活平衡不良以及其他不健康生活方式因素导致的不孕不育。同时,生育率上升和最近的政府激励政策(例如2015年的二孩政策)也加速了辅助生殖的需求。

从此次杭州的辅助生殖项目报销力度来看,在杭州市范围内具有特定辅助生育资质的省、市三甲医疗机构治疗期间,接受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两项治疗的费用,“西湖益联保”给予一定限额的补助,其中胚胎培养费用报销限额为0.15万元/年,胚胎移植费用报销限额为0.15万元/年。

据介绍,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是辅助生育中的两个重要项目,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浙江省妇产科医院、邵逸夫医院等有资质的三甲医院,胚胎培养收费标准在每次2000元至6000元不等,胚胎移植收费标准在每次2000元左右。实施定向补助后,参保人的这两项治疗费用大部分将由“西湖益联保”承担。

其实,也并非仅杭州在探索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报销范畴,此前已有多地进行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的相关尝试。例如,2022年2月,北京市多部门下发《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拟将门诊治疗中常见的宫腔内人工授精术、胚胎移植术等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

此外,上海、河北、河南、天津等12个省市都发布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2021-2025年)》,各省市在《规划》中表示要增加人类辅助生殖服务机构的数量。

而从国家层面,2022年8月,国家卫健委、民政部等17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其中提出多项促进辅助生殖市场发展的措施,《意见》提出,指导地方综合考虑医保(含生育保险)基金可承受能力、相关技术规范性等因素,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此前辅助生殖领域几乎可以说是没有直接的相关医保政策,该政策的实施有推动意义,有可能推动其他省市的政策推出和落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国内辅助生殖产业链的发展。

“但从报销额度来看(包含‘试管婴儿’部分项目——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分别报销上限为1500元/年,即每年可最高报销3000元),相比一个完整‘试管婴儿’治疗周期的花费(平均3-5万/周期,平均治疗时长0.5-2年),还是有很大的空间,从短期内的落地来说影响可能会比较有限。”

辅助生殖市场规范在即

在政策利好市场发展,推动入局者不断增加之际,国家对于市场的监管力度也需日益加强。实际上,从2002年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国家卫计委)对于辅助生殖技术进行全面管理,针对中国大陆的所有医学专业人员首次引入准入制,根据医疗机构的技术、人员管理、资质、场地、设备,以及管理提出准入要求。

在国家卫健委的指导下,国内生殖中心越来越规范,具有严格的检查和评审,拿到准入证的机构每两年都要进行一次校验。但是随着人口政策的变化,高龄女性越来越多,这也需要跟随国家政策的变化调整服务理念和技术。

根据权威杂志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的研究显示,国内有约52%的不孕不育夫妇通过辅助生殖技术解决生殖问题。该项技术包括人工授精、配子移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等。其中,人工授精的治疗费用为5000元/周期,试管婴儿的费用则为3万元-4万元/周期。目前试管婴儿单周期平均花费约为3.5万元至4.5万元,如果进入医保,医保需要覆盖约8000元至11000元。

“在生殖技术进步的同时,公众和患者却仍对辅助生殖技术存有诸多误解。这也直接导致很多患者在接受辅助生殖治疗前经历了曲折的求医历程。由于认知不足,选择非正规的机构就医,会浪费大量宝贵的时间和金钱,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前述专家进一步称,随着辅助生殖落地医保,行业竞争力度将会不断加大。但与此同时,也需要注意两点:首先,急需提升公众对辅助生殖技术的认识;其次,行业规范力度也需进一步加强。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民营机构加入到辅助生殖竞争队伍中,从官方审核的标准上需予以关注。特别是,牌照是民营辅助生殖机构最核心的价值之一,患者在就医前需认准这一标准。

据相关统计,2020年国内具有试管婴儿牌照的机构一共411家,其中民营机构仅有44家;其中试管婴儿治疗周期数超过5000个的机构约30家,民营机构仅约3家。除了牌照以外,辅助生殖的高门槛还体现在对于医疗机构的医生及设备有较高的要求。

从产业角度来看,对国产辅助生殖企业布局者而言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刘宇琪认为,如果政策落实有效,进口厂商短期内可能是获益的,但我们也看到上游各细分药械领域也已经有不少国产厂商正在发力,并已在如促排卵这一关键用药环节的部分细分产品领域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随着医保相关政策逐渐落地和深化,中长期来说还是会利好质量可靠、价格优势的国产厂商。

“该方向上,有很多其他药械领域的国产路径可参考,主要还是选择适合的细分领域、结合中国辅助生殖下游需求(包括医生、患者、各支付方等)的实际情况与未满足需求以及保证产品技术质量的先进性。”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试管婴儿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试管婴儿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主要包括行业产业链分析、重点企业发展分析、企业管理策略建议、发展前景预测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