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经过2至3年努力 中国经济可以回到6%路径上来

本文转载自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丨李稻葵(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创始院长)

经过了两三年的努力,中国经济应该能够回到6%左右的增长,因为中国经济有两个重要的潜力,一个潜力是我们确实市场大,我们有4亿中等收入人群,中等收入人群指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0万-50万之间,这4亿的人口消费能力是很强的。

1

今天想来谈谈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未来两到三年中国经济走势如何,决策者、企业家,应该做怎样的准备。

第一个话题,如何看待新冠疫情之后中国与世界的政治、经济、金融的形势?

这次疫情的传播速度不仅快,而且隐蔽性非常强。因此,我判断这次疫情不大可能短期内能够完全地离开我们,全球范围来看短期内恐怕很难宣布战胜了疫情,也就是说这次恐怕我们应该做持久战的准备。具体来说,今年秋天全球可能还会有第二轮的疫情发展,明年春天恐怕还会有。

这次疫情对世界经济、金融的影响是什么?全球范围之内,这次抗疫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医控,例如武汉有方仓医院,临时建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第一阶段是大量的精力放在医治病人,防止传播。

我们正在走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是复工复产阶段,中国从3月开始就复工复产了。复工复产是关键,目前看到的是消费者信心不足,消费者还没有完全恢复到像疫情之前的去餐馆、去电影院消费。

第三阶段还没有完全到来,但是开始出现端倪,是什么呢?第三阶段是由于疫情来了之后,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会产生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将会不断地突显出来。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来看,尤其是发达国家,目前疫情是怎样对经济社会产生影响?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这次疫情全球范围来看,尤其在发达国家,是低收入者的危机,这些人收入低、储蓄低,疫情之后工作收到影响,甚至失业。但从资本市场来看,最开始极其恐慌,华尔街连续四次熔断,但是紧接着美联储出台了没有上限量化宽松,美国国会也推出了财政刺激计划,于是金融市场格再次猛涨,5月底华尔街的价格已经超过了2019年11月的水平。

第二个话题,这次疫情之后,政策做出哪些调整,未来一两年还会有怎样的政策走势?两会召开之后这些政策的趋势是非常明朗的,我理解有三个大原则:一是保底线,二是留有余地,三是要转危为机。

什么叫保底线,底线在哪里?底线就是老百姓的生活,底线就是就业,底线就是社会稳定,坚决不能让这场疫情影响到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政策都是围绕着这个展开的,比如发行特别国债券,重要的发力点就是尽量地减少手续,一竿子触达到县级政府,主要用来保民生。这个底线一是体现在民生,不能出现因疫情而发生新的贫困,这是保底线。

保底线的另一个重要的表现是什么?就是就业。今年870万大学毕业生,明年还会更多一些,大学毕业生要有工作。今年两会上提出要保证900万个新增就业的人数,这是什么概念呢?过去这几年,每年提的是每年新增就业1100万,最后执行的结果是1300万,将近1400万的新增就业,今年目标是900万的新增就业岗位,坦率地讲应对870万的大学毕业生是比较紧张的。

还有一个保底线是什么呢,是一些企业短期内碰到了问题,比如一些出口企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预测是发达国家会有-6%的经济下滑,-6%是很厉害的,一般衰退年份-1%或者-2%是正常的,这次发达国家是-6%。这样的情况下出口市场肯定是不好的。怎么办?要给这些出口企业一定的援助,不能说没有出口定单了、就破产了、影响就业了,而是要给企业一个时间窗口,在这个时间窗口之内给他救助,让他转型,这也是保底线的第三个方面,所以我理解“六保”里面,最核心的是保民生、保就业、保企业,或者说市场主体。

两会结束之后,贯彻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刚刚谈到了,就是要在政策宽松的过程中留有余地,怎么叫留有余地呢?比如这次两会没对经济增长提出硬指标,就是怕地方政府为了GDP指标搞一些短期来看似乎能够稳住经济,但是长期来看会留下隐患的措施。因为明年后年的经济情况不会一下子就扭转过来,国际形势还会变化,所以把一些政策的“子弹”留下来,中央层面也是留有余地的,比如这次的特别国债券只发了1万亿元,之前很多预测,包括我自己预测是1.2万亿元,这次只提了1万亿的特别国债券,为什么只提1万亿,我的理解是担心明年后年经济还不能完全恢复,所以留有余地。

再比如财政赤字率,这次提的是3.6%以上的赤字率。3.6%以上,只要是保证了就业,保证了民生就可以了,并不追求GDP的增长速度。目的是如果明年后年经济还有波动的话,财政上还能够再发力。这是我理解的经济政策的三个原则。

经济在酝酿新的增长机遇,但也要对未来两到三年的经济短期冲击做出预案。最终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两到三年的调整,包括国有企业改革,能够经过两三年的调整,让中国经济再回到一个比较健康的或者是更加健康的、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上来。

未来两三年,就是要下过去下不了决心,一些基础性的技术也好,投资也好,经过两三年调整,中国经济的科技发展、产业升级会有一个更好的基础。

什么叫危机中孕育新的机遇,什么叫在变局中打开新的局面?具体说来这么几件事情,未来两三年会陆续推出。

第一,财政上会持续地扩张,今年的扩张有三个部分。占GDP3.6%以上的财政赤字是第一部分,估计有4万亿元的财政赤字,还有1万亿元的特别国债券,这就是5万亿元了。还有3.75万亿元的地方政府的专项建设债,所以加在一块,大概就是大数是八九万亿元。如果不够,明年起适当地扩张。为什么这样讲,中国现在整体看,债务水平不算太高,我们整体上讲企业债加政府的各种各样债占GDP的比重是2.6%左右,但是我们的储蓄高,百姓、企业和部分机构,比如很多大学的资金很多是没有用起来的。我们的储蓄率是38%,GDP中38%每年是用不到,是用来储蓄的。从宏观上讲,中国的财政上是有空间的。但还是那句话,“子弹”不能一下子打光了,这是具体的财政上还可以扩张,这次财政的扩张主要是针对基层,不是中央的资金直接拿钱搞项目,而是直接交给基层,交给县级政府去做。

第二是金融方面,这次也有很多的政策,比如说直接面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哪怕是不良率高一点,金融方面还有很多措施,比如说注册制要推出来,再比如说债券市场的发展,各种具体的债券管理办法,一定还会进一步细化。再比如退市,经营不好的企业、做假企业的退市政策也要加快。

第三,基建现在也在加码,这次的基建和2008年不一样,这次的是抓重点,而不是撒胡椒面,这次的基建是三个重点:一是新基建,这个就不重复了;二是新型城镇化,尤其是县级的新型城镇化;还有一个是老旧小区的改造,现在提出了要三万多个小区出加装电梯。为什么要做这个,为什么要搞县城的更新,为什么要给老旧小区改造呢?主要仍有大量农村人口要进城,年轻人在城里打拼,要给下一代进城定居的条件,也要把老人接到城里来,第一站就是县城。

基建还有一个重点区域,就是重要项目的建设。举个例子,在珠三角地区,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珠海的“中间一杠”,但这还远远不够,这一区域的道路和桥梁是非常拥挤的,地方经济活动是强度非常高的,基建还要加强。

再举个例子,在长三角地区,有一个全国百强县叫江阴,江阴在长江的南面,对面叫锦江,这个过江大桥也极其繁忙,不是过年过节都堵车,过年过节更堵车,经济如此发达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如此之大的地区居然天天堵车,当然要建桥。这次的重点是抓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和重点地区的基建,这次的政策还是很务实的。这次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上次4万亿的教训,准备打持久战。

未来的两三年,中国经济将会走出怎样的轨迹?首先,未来两三年,可能还会是比较艰苦的,会出现一些考验我们的耐心和定力的国际上的重大变化。

经过了两三年的努力,中国经济应该能够回到6%左右的增长,因为中国经济有两个重要的潜力,一个潜力是我们确实市场大,我们有4亿中等收入人群,中等收入人群指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0万-50万之间,这4亿的人口消费能力是很强的。我在这次两会上提出了一个提案,应该再花15年的时间,把4亿的中等收入人群翻一番,变成8亿,这是我们的增长潜力。

第二个增长潜力大家可能讲得不够多,就是我们科技升级的能力,中国是一个科技人才的大国,科技人才大国,我们每年800多万大学毕业生,40%是学工科的,中国工科的训练是非常严谨的,坦率地讲比美国要成功,尤其是比美国的普通大学要成功,美国顶尖大学是不错的,但是很多一般大学是比不上我们的一般大学的,这是我们创新的潜力所在。

所以我的判断是在经过两三年的努力,我们应该能够打开一个新局面。中国经济的主要市场在国内,主要市场在国内,而且以中国经济为核心,我们拉动了东南亚、东亚地区的产业链。此外,我们的技术创新基本上能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很多创新能够实现自主,当然最顶尖的创新一定还要国际交流,比如说量子计算一定需要国际交流。形成创新自主能力提升、跟国际交流学习,这样一个局面。一旦这个局面形成,我们还会有十年左右比较快速的增长,在6%左右。再下来,我以前算过一个数字,从2020年到2050年,只要保持4%左右的增长就够了。

具体来看,有六个方面仍然有发展机会。

一是汽车的销售会恢复,汽车销量过去这两年下降非常快,这种下滑不是长期的,还有大量的家庭想买汽车,还有很多家庭想换汽车,我们的百户人家的汽车平均保有率只是巴西的一半。这需要地方政府发力,需要在汽车的牌照管制方面有创新。

第二,房地产方面,住宅地产是增长点,虽然不可能回到过去那样子的爆发式增长,但仍然有增长空间。疫情期间大家宅在家里,对自己的住房有新的体验,想换大房子的,想换更好的区域的,装修风格要变的,一定有。这方面需要相关的政策配套,要增加土地供给,控制房地产的价格,房子要做到房住不炒,根本之策不是搞限购,限购只是降温,根本的职责是增加住宅土地供给。地产是未来的一个增长点,但是千万别误解,绝对不是说地产价格要暴涨,而是有希望走出一条价格不怎么涨,但是交易量上升,老百姓能够通过交易改善住房的需求,这么一个格局。

第三是新科技,未来几年一定会大规模发展,包括这次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讯软件、内容网站,应用层面的新科技,包括人工智能还会发展。

第四是重点领域投资,例如老旧小区的改造、智能电梯,此外还有重点高科技工程,城市地下传感器的设计和建设等,这方面也会出现大量的技术需求和机会。

第五是金融,也面临着新发展的新阶段,债市市场还要扩大,政府债券的规模一定会扩大。注册制之后有进有退,股市也会发展。

第六是新型城镇化,这可能是未来二三十年的重大机遇,农村儿童和老人要进城,城里的外来工会定居下来,这个问题要仔细地地研究。中国这么多城市,从一线到三四线城市,哪些城市、哪些地区人口会流入,哪些地区的住房、公共设施会增加投资,最终是老百姓自主定居的选择,我们应该做好这方面的研判,投资、政府的政策都要跟着百姓的意愿走。

经济目前遇到了调整期,从职业发展来看,大家一定要耐心,一定要有定力,经过这两三年的调整,经济一定还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企业、个人事业,如果能调整到位,还会迎来未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本文来源: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华经产业研究院的立场。若存在版权、内容问题,烦请联系:sales@icandata.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3-2029年中国江西省经济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

2023-2029年中国江西省经济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主要包括分区域投资环境分析、主要经济开发区介绍、投资优势分析、投资分析前景预测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