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中国经济的新阶段与中国保险业的新要求

本文转载自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陈辉 

1

“保险业十四五”这个话题,关键在于形成说明中国风险观和保险学的“说明书”;建立解释中国风险观与保险学的“解释学”;给世界提供研究中国风险观和保险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的“方法论”;让世界认识中国保险业和保险市场的创新与发展的“实践课”。

2021年1月18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第十四届亚洲金融论坛上发表了“中国经济的新阶段与香港特区的新机遇”演讲,面对中国经济的新阶段,提出“实现更可持续发展是唯一正确选择、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要努力实现更加公平更为安全的发展、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中国经济的新阶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50年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同样,面对中国经济的新阶段,对中国保险业提出了四个新要求:可持续保险、高质量保险、安全型保险、普惠型保险。

可持续保险

可持续保险(Sustainable Insurance),英文由Sustainable和Insurance两个单词组成,同样是跨界整合。第一个领域是Sustainable Development,涉及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个领域是Insurance,涉及保险价值创造、风险治理以及资源配置的效率。可持续保险将保险和可持续发展结合在一起,旨在将保险导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巨灾保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共责任保险、普惠保险等。

可持续保险,就是将ESG理念嵌入到保险业务中,以负责任和前瞻性的方式完成保险价值链中的所有活动,在保险产品的开发设计和承保过程中充分考虑ESG有关因素,降低承保风险;同时,通过开发创新解决方案,将多元保险业务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 SDGs)进行对标与融合,为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推动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质量保险

高质量保险,是指要形成和强化能够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机制。从根本上说,这种新动力机制的内在要求就是市场经济工具理性与经济发展本真理性的有效契合。与高速增长阶段主要以工具理性为动力的机制不同,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有更具本真价值理性的新动力机制,即更自觉地主攻能够更直接体现人民向往目标和经济发展本真目的的发展战略目标。这种新动力机制的供给侧是创新引领,需求侧则是人民向往。

高质量保险,就是通过认识保险深层本质、把握保险深层发展规律、建立保险深层对称结构,建构精准保险模式,准确预测保险发展趋向,精准达到预期保险目标,使保险效益最大化与保险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安全型保险

金融安全(Financial Security),指货币资金融通的安全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金融安全是金融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金融安全在国家经济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

按金融业务性质来划分,金融安全可划分为银行安全、货币安全、股市安全、保险安全等,其极端就是银行危机、货币危机、股市危机、保险危机等。

相应的,保险安全(Insurance Security),是指保险业的金融安全问题,更是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安全问题。

保险是现代金融的重要组织部分,虽然2019年保险业总资产占金融业仅为6.45%,但其提供的保险金额为6470.04万亿元,为GDP的65.30倍,为国家安全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显然,保险安全已经成为影响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国家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2017年7月14日至15日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保险作为风险社会的重要管理工具,具有保障程度高、费率低、社会效益好等突出特点,一直是欧美发达国家居民确保家庭财富健康安全的主要途径之一,特别是健康保险、养老保险、房屋保险等有助于金融风险的分散、有助于缓解金融风险过于集中银行业的突出问题、有助于国家金融安全,有助于构筑国家安全网,有助于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对于国家来说,需要保险安全和金融安全;对于消费者来说,却需要“安全型保险”。

何谓安全型保险(Safety Insurance),是指保险业在正常经济社会环境下,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的能力,以及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和发生后,仍保持必要的整体稳定性的能力。

安全型保险,其与保险安全(金融安全)、保险危机(金融危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可用风险和危机状况来解释和衡量安全程度,同样也可以用安全来解释和衡量风险与危机状况。安全程度越高,风险就越小;反之,风险越大,安全程度就越低;危机是风险大规模积聚暴发的结果,危机就是严重不安全,是保险安全的一种极端。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同样,保险已经居民重要风险管理工具和资产配置工具,安全型保险是“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保险业能否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普惠型保险

为修正现有金融体制的弊端,许多国家、机构乃至个人已经积极开展新型金融实验,相关学者也从理论上对金融回归“全社会财富托管人”的理念进行了探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普惠金融实践和金融民主化尝试。

普惠(Inclusive),是指最多数人受益、能够有效惠及社会各阶层的政策或体系。

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是指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是其重点服务对象。

普惠保险(Inclusive Insurance)或普惠型保险,其基本含义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保险服务的保险体系。由于富裕群体普遍比较容易获得全面的保险服务,普惠保险实际上侧重于弱势群体或低收入人群,目的是使这些群体中有真实需求的人,能够以合理的价格,方便和有尊严地获取全面、高质量的保险服务。

按照世行标准计算,2018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超过4亿人,占比仅为30%;初步预计到2025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将超过5.6亿人,占比也仅为40%。面对中国经济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中国保险市场需要普惠型保险,通过普惠型保险一方面刺激我国保险需求潜力,另一方面扩大保险覆盖人群,满足中低收入群体保险需求,体现保险社会稳定器的作用,迎接中国经济新阶段所同时到来的“风险型社会”,并转向“保险型社会”。

普惠型保险,是指保险普惠化,是指借助保险科技等手段降低保险的运营成本,有针对性的开发一些适应中低收入群体需求的保险,成为传统保险的有效补充。

普惠型保险体系框架认同的是将包括中低收入群体在内的保险服务有机的溶入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的保险体系,过去被排斥于保险服务之外的大规模客户群体才能获益。最终,这种包容性的保险体系能够对中国绝大多数人,包括过去难以达到的更贫困和更偏远地区的客户开放保险市场。

(1)客户层面。贫困和低收入客户是这一保险体系的中心,他们对保险服务的需求决定着保险体系各个层面的行动。

(2)微观层面。保险体系的脊梁仍然为新型保险机构,包括相互保险组织、政策性保险机构,它直接向穷人和低收入者提供服务。

(3)中观层面。这一层面包括了基础性的保险设施和一系列的能使保险服务提供者实现降低交易成本、扩大服务规模和深度、提高技能、促进透明的要求。这涵盖了很多的保险服务相关者和活动,这些服务实体可以是跨国界的、地区性的或全球性组织。

(4)宏观层面。如要使可持续性的普惠型保险蓬勃繁荣发展,就必须有适宜的法规和政策框架。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和其他相关政府机构是主要的宏观层面的参与者。

本文来源: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华经产业研究院的立场。若存在版权、内容问题,烦请联系:sales@icandata.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新疆保险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新疆保险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主要包括组建要求分析、业务分析、发展分析、发展前景与投资策略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