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大降价!天猫“618”放出近12万台iPhone15 1小时卖了15亿元
资讯
今年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690亿元已下达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吴盖25日表示,今年,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近期已下达第三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690亿元。
确诊超4000例,基孔肯雅热啥来头?
根据广东省佛山市各区最新的通报,截至7月24日,佛山市5个区已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过4000例。其实我国早在2008年就首次发现输入性病例,此后在2010年、2019年等都曾发生过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传播疫情,但规模都非常小。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雪域高原架起“空中金桥”
刚刚踏入拉萨贡嘎国际机场塔台管制大厅,低沉的轰鸣声从远方传来。循声望去,一架空客330飞机正从跑道上腾空而起,室内雷达屏幕实时反映飞机的升空状态,管制员的耳麦里传来飞行员清晰的声音。
新技术将激光线宽压缩至万分之一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团队展示了一项新技术,能将激光的线宽压缩到原来的万分之一左右,即从10兆赫压缩至1千赫。这一突破性成果有望在量子计算、原子钟以及引力波探测等领域带来变革。相关研究发表在新一期《APL光子学》杂志上。
“十四五”公安工作“硬核”成绩单发布,我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安全国家之一
侦办网络犯罪案件51.2万余起,有力保护网络空间安全;60余项交管便民措施全面落地,惠及群众60多亿人次;全面实施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提升工程,警务运行更加协同高效……在国新办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亓延军表示,“十四五”时期,全国公安机关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空间RNA医学让治疗“按图索骥”——神经科学研究新突破系列之三
当人体内神经元受损时,RNA片段会产生可帮助修复损伤的蛋白质。但在患有“渐冻症”和脊髓性肌萎缩症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脊髓在遭受损伤时,把完成修复工作所必须的RNA转移到细胞内受伤部位的机制是失效的。
干细胞移植实现无毒预处理,有望惠及更多遗传性疾病患者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22日宣布,最新研发的抗体疗法在Ⅰ期临床试验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疗法不依赖传统有毒的白消安化疗或放疗,即可为患者干细胞移植做好准备。研究团队虽以范可尼贫血患者为试验对象,但预期这一方案有望惠及更多遗传性疾病患者群体。该研究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医学》,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或将为遗传性疾病治疗带来范式
年产6000万吨,我国成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
大暑节气,湿热交蒸,正是吃西瓜的时节。在我国,目前西瓜种植面积达2000多万亩,年产量稳定在6000万吨左右,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约占全球的60%,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粗略来算,您可能想象不到,在我们国家平均每人每年消耗西瓜将近100斤。这么多的西瓜,要怎么吃?
sPHENIX粒子探测器首批成果发布,包含宇宙极早期物质形态的关键数据
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所属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上的sPHENIX粒子探测器发布首批成果,其捕获了宇宙极早期物质形态的关键数据。这项最新研究精确测量了以接近光速运行的金离子相互碰撞产生的数千个粒子的数量和能量密度,有望为人类破解物质的起源之谜提供新线索。相关论文已提交《物理评论C》和《高能物理杂志》。
新方法捕获非磁性金属的磁信号
铜、金、铝等常见非磁性金属内部微弱的磁信号,百年来始终未能被科学仪器破译。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的一项最新研究称,来自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团队,借助创新激光技术,首次捕获到这些金属的磁信号,揭开了其隐藏的电子行为之谜。
既有灵活躯干,又有坚硬骨骼,可编程晶格结构打印出多种生物组织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团队开发出一种3D打印的可编程晶格结构,能够使用单一泡沫材料打印出多种生物组织,从柔软的肌肉到坚硬的骨骼均可实现。这一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为仿生机器人设计开辟了全新路径。
全球首个二维半金属材料获验证
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研制出全球首个二维半金属材料并获实验证实,这是一种仅允许单一自旋方向(“自旋向上”或“自旋向下”)电子导电的材料。相关成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标志着新一代高能效自旋电子学材料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我国自主研发3000米深海“管道救护车”投用
7月18日,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工程)发布消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3000米级超深水海管应急回收装置实现首次应用,设备整体性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应急装备制造取得重要突破。
暑期跨境游升温,中老铁路增开国际旅客列车助力出行
7月18日上午,云南省昆明火车站D86次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候车专区内,昆明市民唐艳一手拿着护照,一手拿着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的纸质车票,等待检票,身旁的两个孩子兴奋地讨论着即将开始的异国之旅。
“新陈代谢”技术赋予物理进化能力 能吸收周边材料“自我成长”的机器人面世
当前的机器人通常采用封闭式结构,其身体不具备生长、自我修复或环境适应能力。然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能够通过吸收周边环境中的材料或其他机器人部件实现物理“生长”“自愈”和自我改进的新型机器人系统。这项被称为“机器人新陈代谢”的创新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上,标志着人们向着可自我维持的机器人生态迈出了
新AI模型多场景下精准预测人类行为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16日报道,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斯坦福大学与商业教学实验平台MobLab的科学家携手,研发出名为“行为基础模型”(Be.FM)的新型人工智能系统。该AI模型是首批专注于人类行为预测、模拟与推理的专用AI模型,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社会科学研究网络预印本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