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涨价、上市、合并,“剩”者该如何破局?

继怪兽充电上市、小电科技赴港IPO之后,共享充电宝行业又出了一件新鲜事。

1

近日,搜电发布公告称,街电与搜电已经完成合并,两大共享充电宝品牌所属母公司正式定名“竹芒科技”,继续深耕共享充电宝市场。

根据公告,竹芒科技董事会由原搜电、街电的管理团队与投资机构共同组成。新的公司定位于“创新型消费场景智能基础设施的制造商和运营商”,旨在打造一个以物联网科技驱动的“新经济”平台。

那么,街电与搜电此时合并到底有何深意,在共享充电宝巨头纷纷谋求上市的情况下,共享充电宝企业又将面临什么呢?未来的竞争关键点又在哪呢?

街电和搜电合并“重压”之下谋求上市更高估值

据公开资料显示,街电与搜电均成立于2015年,这一年也是“共享充电宝元年”。

搜电凭借业内领先的“全产业链”布局和超2万人的“合伙人生态”,跻身共享充电宝代理模式第一梯队;而街电品牌作为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开创者之一,直营点位资源和精细化运营能力突出,品牌形象与用户体验始终是行业标杆。

公告显示,目前,两大品牌合计用户规模已突破3.6亿,日订单峰值达300万单每天。

反观同行巨头,根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小电科技拥有71万个点位,注册用户数为2.37亿,日峰值订单数为210万次,累计订单数为11亿次。怪兽充电则构建了包含超过66.4万点位的共享充电网络,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19亿。

也就是说,街电、搜电合并后,从用户数、订单等多个维度的数据已稳坐行业龙头之位,并远超其他玩家,是名副其实的行业第一。而且双方直营+代理的互补模式,将引领共享充电宝行业“直代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但其实街电、搜电之所以合并,看似偶然实则必然。面对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街电、搜电不得不“报团取暖”。

最近共享充电宝巨头轮番上市——4月1日,“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怪兽充电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随后不久,小电也被传出在港递交招股书,冲刺港股IPO,腾讯为其第一大股东。共享充电宝行业似乎进入了焦灼的上市竞速阶段,作为体量远不及对手的街电和搜电,更需要联合起来划分更多市场规模以及减少内耗、提高估值谋上市。

此前,艾媒咨询创始人兼CEO张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今年的共享充电宝市场是加剧整合、洗牌,以及资本套现的一年。一些共享充电宝公司选择合并,是因为自身体量不够大,合并进而打包上市,可以说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无论是通过上市获取更多融资和声量的怪兽充电,还是寄希望于合并获取更强竞争力的“竹芒科技”,都是急于在依旧激烈的战场厮杀到来之前储备更充足的弹药。

上市背后的焦虑:

小电去年亏损1亿元、怪兽上市股价低迷

去年突然爆发的疫情重创了共享充电宝行业。各大商圈、社区、餐饮、酒店、旅游、影院等人流量大的行业场所都受到严格管制,共享充电宝订单量锐减、营收断崖式下跌。共享充电宝行业加速洗牌,进入了涨价、上市、合并的过程。

共享充电宝行业的企业竞争是典型的“互联网”竞争,先圈地跑马,再提高价格。这也意味着,谁能获得更多的融资,谁在这个赛道就能占得更多优势。

而随着互联网的马太效应呈现愈发明显的趋势,共享充电宝公司都想不断做大自己,以获得更多的流量、资金和资源。虽然共享充电宝企业纷纷谋求上市,但事实上,上市的光环不足以掩饰整个行业的低迷。

4月1日,“共享充电宝第一股”怪兽充电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然而股价开盘后不久甚至一度跌破发行价,最低跌超3%,此后股价一直低迷。

另一家充电宝公司“小电科技”还仍在亏损当中。根据小电科技招股书显示,其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营收分别为4.23亿元、16.36亿元、19.11亿元,过去3年净利润分别为-0.45亿元、1.94亿元和-1.07亿元。

业绩难看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这个行业盈利模式单一,基本上各家的主要营收还是来源于共享充电宝租赁。而备受共享充电宝品牌企业期望的第二增长曲线“广告业务”却一直没有起色。以怪兽充电为例,其招股书显示,2020年产品租赁收入占据总营收的96.5%,但广告营收占比仅不足1%,几可忽略。

但是,相比之下,共享充电宝的场地租金成本却居高不下。以怪兽充电为例,在一二线大城市采取直营模式,三线及以下小城市地区则是代理模式。

直营模式需要一次性支付佣金和入场费,代理模式需要按月支付佣金。但这两项的费率都在逐渐上涨。招股书显示,怪兽充电的佣金费率从2019年的42.7%上涨至2020年的44.1%;入场费则从5.5%上升至14%,入场费涨幅高达260%。

这也间接促成了共享充电宝越来越贵。自2019年下半年起,共享充电宝行业曾掀起多番“涨价潮”,租金从起初的1元/小时,涨到2元/小时。目前,共享充电宝已普遍涨到3元/每小时,涨幅达50%。

那么,共享充电宝巨龙头轮番上市之后,共享充电宝将面临着什么呢?

共享充电宝品牌上市后将面临什么?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共享充电宝服务的市场规模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迅速扩大,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1.1%,预计在2028年将达到人民币1,061亿元的总市场规模,且2020年后将以36.9%的年复合增长率进一步增长。

市场虽然广阔,但盈利模式单一、入场费与佣金成本日益高企、用户增长见顶、产品同质化严重、用户粘性差、体验不理想等等,都在制约共享充电宝企业的未来。

抛开自身问题不谈,如今的共享充电宝行业也暗流汹涌,竞争激烈。除了“三电一兽”外,云充吧、搜电、倍电、速绿等更后浪竞争对手不断涌现,带给了商户们更多溢价机会。

而在美团与饿了么两家巨头的搅局之后,充电宝行业的未来看起来更加不可预测。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在共享充电宝越来越贵的同时,网售充电宝却越来越便宜。打开手机淘宝,笔者发现,大多数充电宝的价格在20元左右,且销量过万。

人难免有疏忽遗漏,这也是共享充电宝前期迅速发展的原因。但那时候共享充电宝使用价格很低,只要0.5~1元/小时,然而现在的充电宝“今非昔比”,动辄每小时2~3元、人流量较大场所每小时4~5元甚至高达10元。

共享充电宝过高的价格迫使更多用户选择自带充电宝,不再使用共享充电宝。反映在数据上,就是用户增长放缓。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共享充电宝的总用户规模从2017年的0.8亿人增长到2020年的2.9亿人,但增长速度却不断放缓,年增长率从104.9%降到56.3%,再降到15.6%。

那么,在共享充电宝纷纷谋求上市之后,将会面临什么问题呢?未来竞争的关键点又在哪里呢?

共享充电宝本质就是一个低天花板、低壁垒的小赛道生意。没有多大的涨价空间,也没有太大想象空间。

所以,很多共享充电宝公司都将眼光放在了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上。例如“竹芒科技”就将定位指向更加宽泛的“创新型消费场景”。除共享充电宝业务之外,竹芒科技已推出口罩机、体温监测仪等智能终端,发力智能硬件赛道。

而怪兽充电早就在招股书中将自己定位为“科技消费公司”,并跨界白酒业务;小电科技其定位基础是“科技+营销服务”,希望通过自己的流量平台,把在内部跑通的数据分析能力进行赋能。

对于共享充电宝来说,虽然行业远未到天花板,但前景实在是不明朗。快充技术的发展、电池续航技术的迭代提升、充电宝日益下滑的价格都给这个行业增加了无形的压力。无论是上市求融资以破局,还是选择强强联手抱团取暖,都难以掩饰行业的种种焦虑。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主要包括行业盈利模式探索、需求潜力分析、领先企业案例分析、前景预测与投资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