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就业市场——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两难抉择「图」

一、非全日制研究生政策

非全日制研究生政策的前身是“在职研究生”,实际上准确来说应该被称为“在职学习”,过去的在职研究生主要针对定向的在职人员,其增加学历教育背景目的十分明显,尤其以事业机关以及政府机关为甚,特别是早期的高考录取率偏低导致本科生数量少,而部分岗位/职称对于学历有着或明或暗的要求,导致在职研究生成为“镀金”的首选。特别是在过去在职研究生有学位证,没有毕业证且“镀金”意味过于浓厚导致社会认可度低。尤其是部分高校为了创收或者一些不得不培养的关系户导致在职研究生的准入门槛过低,甚至一些人从来没有上过课、论文找人代笔都能拿证,这本质上就是金钱换取文凭。另外在职研究生过去的培养与毕业不受教育部控制,导致部分学校完全将其作为创收渠道也让教育部不得不做出相关改革。

教育部一方面出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面临就业局势日趋紧张的压力于2017年推行了相关招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在职研究生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则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开始实行并轨招生。这意味着,非全日制研究生须和全日制研究生一道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卷一样、难度一样、统一划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仅为培养方式和学习形式不同,在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分数线、录取标准上都相同。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主要区别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主要区别

资料来源: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招生录取人群转向?

教育部进行非全日制研究生制度的改革的初衷在于统一考试,把入学难度提上来,让真正有水平的人获取非全日制学位,通过毕业双证提高社会认可度,毕业后具有和全日制相同的待遇。从而解决非全日制研究生社会认可度不足以及教育部对非全日制学位掌握力度不够的目的,但是由于学校以及就业市场上的种种原因导致该政策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首先就是在刚推出改政策的第一年报考人数不足导致部分名额空缺,而非全日制的学费较高(部分专业3万到10万不等)、学校又不必提供住宿,这样就实际上让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名额成为了学校创收的重要手段,学校将大量全日制未能录取的考生调剂至非全日制。特别是自2017年来报名人数迅速上涨导致大量学生不得不在落榜与非全日制中做出选择,2019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290万人,然而招生计划仅为80万左右(尚未计算保研途径录取的人数),意味着超过200万人就可能面临落榜。

2010-2019年全国研究生考试报名与招生人数

2010-2019年全国研究生考试报名与招生人数

资料来源: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公务员与研究生考试培训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这就导致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不是那些已经在职工作的人员,而是一群依然在求职中的应届生。为了创收,高校在对非全没有一个合理培养模式和就业政策的情况下就贸然招收大量非全日制,而教育部一纸文件没有后续的保障政策,任由高校接收应届生,这都是政策的失误,本来想堵上在职研究生认可度偏低的漏洞,结果引来了更大的漏洞。近年来研究生数量不断增长,2019年我国应届硕士毕业生达到76.9万人,同比上年增长19%,增长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除了本身全日制研究生在不断扩招之外, 2017年招收的非全日制毕业生也面临毕业季。许多HR手中的优秀简历应接不暇,而求职本身就是一个筛选的过程,既然满足同等教育背景条件的候选者数量众多,那么相应的门槛也就必然提高。尤其是一些企业相关信息滞后,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印象依然停留在在职研究生的阶段,导致社会认可度没有得到相应提高。

2013-2019年硕士毕业生数量及增速

2013-2019年硕士毕业生数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教育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歧视现象的根源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毕业生就业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据教育部统计2020年大学毕业生数量约为874万人,而2020年一季度各行业提供的岗位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此背景下非全日制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遭受的“歧视”问题多次在互联网上发酵。其中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要求争取与全日制研究生一样的应届生待遇以及参加校园招聘的资格,并呼吁禁止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对非全日制学生的歧视现象。另外,全日制学生也要求保留二者之间的差异,因为在过去全日制研究生的入学难度明显更大,二者在就业市场的待遇就应该体现差别。

2015-2020年毕业生规模变化

2015-2020年毕业生规模变化

教育部在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待遇问题上也是一个亦步亦趋逐步改进的过程。从2016年9月的改革措施来看主要的着眼点在于强调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方式、录取方式等流程差异几乎等同,同时政策上也允许应届生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允许全日制调剂到非全日制,这就给日后非全日制研究生“遭受歧视”埋下伏笔,因为这实质上就注定大量全日制落榜考生会转入非全日制学习。2016年9月至2019年8月几乎三年内没有相关就业引导政策出台,2019年9月《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实质上大大降低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求职市场的价值,非全日制研究生为在职定向就业人员,属于已经有工作的人。非定向的非全日制学生毕业不能办理就业派遣证,没有应届毕业生身份。很快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吸引力迅速下降,还出现了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被允许参加校招,湖南大学69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放弃入学的新闻。但是之前已经招收的三届非全日制学生的就业问题也不得不解决,于是2020年2月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就是为了给17/18届学生留下余地,其中明确指出了二者享有同等地位、同等待遇,但是该政策的给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们带来多少实际利好恐怕并不乐观,一方面是新冠肺炎疫情导致2020年上半年校招基本停止,就业竞争更加激烈。而校招中断之后在社招上多数非全日制毕业生的优势也不明显,何况教育部的文件对于企业有多大的约束力尚且是个未知数,因此才出现了非全日制研究生“被歧视”的现象。

教育部近年来有关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相关政策

教育部近年来有关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相关政策

资料来源:教育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非全日制并非就业“灵药”

仅从目前的各省公务员非定向选调政策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显然受到或明或暗的歧视,不少省份的选调政策就明确表示仅面向全日制应届毕业生,特别是明确表示扩大公务员招录规模的湖北省也依然坚持全日制。不少省考考生自然希望避开竞争激烈的“三不限”岗位,利用研究生毕业的优势报考面向硕士研究生的岗位,但实际上各地目前依然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没有一个统一的录取标准,甚至很多公务员岗位在招考时明写的是要求全日制统招研究生;或者有的报考公告上没有强调非全和全日制,但是报考时,审核往往不通过。而部分对教育背景要求较高的重点中学教师岗来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竞争力同样不高。

部分省份2020年高校选调生相关政策

部分省份2020年高校选调生相关政策

资料来源:各省政府公告,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尽管目前对于非全日制遭受歧视的非议依然在热烈讨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非全的招生政策导致了一大批实际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成为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试验品,对于大部分工作经验缺乏或者相关实习经历有限的毕业生来说,学历或许是他们最重要的资本(计算机相关岗位学历的重要性可能略有降低)。而企业在茫茫人海想要筛选出优秀且值得培养的毕业生其实与大海捞针无异,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够像华为一样拿出200万引进优秀应届硕/博士的魄力。所以,在没有其他更好指标来筛选、区分出应届生能力、素养之前,学历无疑是最重要的判断依据,这恰恰是专业的,符合公司经营逻辑的。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高等教育行业的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为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及竞争格局,把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建议。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出版的《2020-2025年中国研究生教育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本文采编:CY1251
下一篇

复合调味料——舌尖上的蓝海市场「图」

所谓复合调味料是相对于单一基础调味料(酱油、醋、盐等基础调味料)而言,是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品经过特殊加工而制成的调味料,例如火锅底料、火锅汤料、蘸酱以及其他中式或西式调味品等。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