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风向标” 全国2014年电力消费创下新低

  国家能源局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552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增速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

  这一用电增速是200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不仅远低于2003年15.3%的最高增速,也低于“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前3年)13%、11.1%、8.2%的年均增长水平,甚至低于2008年金融风暴低谷时期5.5%的增长水平。

  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的增幅之低出乎业界的预料。中电联年初预计增长7.0%左右;上半年过后,中电联修正预测数字,预计全年用电量同比增长6%左右。到2014年10月底,中电联认为,全年将只有不到4%的增长。

  分产业看,2014年第一产业用电量99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2%;第二产业用电量406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第三产业用电量66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69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

  与2013年相比,一、二、三产业用电增速均出现大幅回落。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下降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用电增速下降3.6个百分点;受家电下乡、夏季温度偏低等影响,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速下降幅度最大,同比降低7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014亿千瓦时,增长0.7%;第二产业用电量39143亿千瓦时,增长7.0%;第三产业用电量6273亿千瓦时,增长10.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6793亿千瓦时,增长9.2%。

  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所长单葆国介绍,2014年以来,宏观经济表现出经济增速换挡、产业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电力供需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2014年上半年,电力消费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下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稳中趋缓及气温因素影响,全社会用电量低速增长,2014年11月份全国有6个省份用电量负增长。

  国家能源局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2.6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到8月份用电量增速出现年内首次“负增长”,在随后的9月、10月、11月用电增速低速回升,增速分别为2.7%、3.1%、3.3%。

  以高耗能为主的工业增长放缓是社会用电量减速的关键因素。

  2014年,工业用电量增速仅为3.7%,较2013年下滑3.3个百分点,远远低于2010年之前两位数以上的增速。这也与工业运行数据吻合,2014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低于2013年的9.7%。

  中电联统计显示,2014年1-11月份,化学原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坦言,2014年传统行业、重化工业、大宗原材料行业确实遇到不少困难,能耗比较多的重化工业在减速。

  中电联秘书长王志轩认为,随着国内经济增长潜力下移,电力消费增速放缓至中速增长水平。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以2010年为分水岭,国内用电增速进入换挡期,2010年之后用电增速下降至10%以下。

  “十五”期间国内GDP平均增速9.8%,用电量增速为13%;“十一五”期间GDP平均增速是11.2%,用电量增速为11.1%。“十二五”前三年的GDP平均增速8.2%,用电量平均增长8.2%。2012、2013年,国内GDP均增长7.7%,用电量分别增长5.6%、7.5%。

  单葆国预计,根据经济增长走势,同时考虑2014年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天气比较凉爽造成电量低基数的影响,2015年电力需求增速将有所反弹。结合多种方法预测,2015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在5.5%左右,增速比2014年回升2个百分点。其中,三大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同比增长2.5%、4.5%、11.4%和10.1%,增速分别比2014年回升3.1、0.6、5.6和6.8个百分点。

  在用电量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发电企业的经营业绩增长将受到影响。

  华电集团企管法律部主任陈宗法说,预计2015年发电企业之间的电力竞争将更加激烈。2014年由于新增用电量有限,一些发电企业不得不通过新增装机扩大市场份额,同时跑省经信委、跑电网调度,争抢电量计划,发电量竞争空前激烈。 

本文采编:CY
下一篇

印染工业的环保之痛 环保压力助推染料暴涨

分析人士指出,长期以来,印染行业上游染料企业产能集中,而下游印染企业产能分散,导致下游企业对染料价格上涨没有议价能力。随着《排放标准》即将出台,印染企业的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有利于印染上下游议价平衡。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