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大众的家门口发布全新战略品牌 李书福曝“宣战”野心

       骄傲的北欧公主和农民的儿子联姻,会有什么样的生活?诞下什么样的孩子?这不仅是中国汽车行业人士所关注的,也是沃尔沃的故乡瑞典人们所关注的话题。

  在被吉利正式收购6年后,所有的关注和疑问都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答案。在吉利的帮助之下,沃尔沃不仅快速实现了盈利,二者之间的合作成果也于日前首度被“端上桌面”。10月20日,吉利汽车在传统汽车强国德国的首都柏林正式发布了全新品牌LYNK & CO,叫板德国“大众”品牌或许是他选择柏林这一重镇的重要原因之一。

  LYNK & CO要做吉利的“大众”

  从多品牌到单品牌,再到多品牌的吉利看上去似乎又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如果算上此前收购的英国锰铜出租车公司,LYNK & CO已是吉利控股旗下第四大子品牌。虽然有沃尔沃的技术作为背书,但这个世界还需要一个新生的汽车品牌吗?

  在多品牌和单一品牌的选择间曾走过弯路、遭遇过失败的吉利,显然比我们更加深思熟虑。吉利汽车集团总裁、CEO安聪慧强调,吉利此时的行为并不是在重蹈覆辙,此前的多品牌战略,因品牌之间的目标市场定位并无差异、产品也换汤不换药,造成了同门竞争的情况,而在眼下,LYNK & CO的应运而生完全基于市场的决定。

  他说,目前吉利控股集团之下,有两大品牌,沃尔沃属于豪华品牌,而吉利属于一个在中国主流的自主品牌。对中国来说,豪华品牌现在是10%左右细分市份额场,自主品牌现在提升了大概实现的是42%-43%左右的份额,二者共占据约50%的市场份额,而剩下还有40%多将近50%的细分市场,应该怎么来开辟?

  他用大众旗下的奥迪、大众、斯柯达三者之间的关系作比,言外之意,未来吉利集团的沃尔沃、LYNK & CO、吉利的关系就犹如它们,有交叉但更有区隔和梯度,LYNK & CO要做吉利的“大众”,全面实现对主流合资品牌的对标。

  或许正因如此,吉利并未将这个新品牌的发布放在其出生地哥德堡,而是直接选择了德国最大城市、经济政治中心及首都柏林,这一小细节富有深意。按照LYNK & CO高级副总裁Alain Visser(魏思澜)的说法,发布地的选择颇有些向欧洲汽车制造业“致敬”的意思,传递出的首层涵义是要强调LYNK & CO将是一个诞生于欧洲的全球化品牌。另一方面,发布地的选择也有直接和德系品牌“宣战”的决心。

  吉利的底气何在?

  想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车企显然不止吉利一个。此前的观致汽车,国际化的团队、国际化的设计,首款车型的发布也并非在中国而是在日内瓦。设想虽然美好,股东方也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但时至今日,观致非但没能进入欧洲,在国内市场的表现也举步维艰。

  进入全球市场一直是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梦想,在多年前将沃尔沃一举吞下之初,其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沃尔沃的资源,实现产品、技术和品牌的全面提升。如何能将沃尔沃的技术与吉利共享?如何通过沃尔沃的口碑实现吉利的“借船出海”?在完成对沃尔沃全面收购的两年多后,这些问题有了初步的答案。吉利于2013年正式宣布在在瑞典哥德堡设立欧洲研发中心(CEVT),整合沃尔沃和吉利的优势资源,全力打造新一代中级车模块化架构及相关部件,共同满足两大品牌未来的市场需求。历时3年多,上述新一代中级车基础模块架构即CMA(英文全称Compact Modular Architecture)架构诞生。

       安聪慧表示,上述CMA架构类似于此前大众的MQB平台,但由于时间关系,可能会比上述大众的平台更加先进,CMA架构不仅可实现产品长、宽、高及轴距多个维度尺寸的灵活变换,轴距变化范围可覆盖A0/A/B级车型,还可兼容传统燃油以及混合动力和纯电动驱动系统,产品谱系覆盖轿车、掀背车、跨界车、SUV、SUV Coupe等多个细分市场。更重要的是,未来沃尔沃和吉利都可以利用这个架构升级研发属于自己的新车,车上的大部分零部件也可以实现通用,类似于目前共用MQB平台的奥迪和大众车型。此举不仅可以大大缩短新车上市的周期,还可以分摊成本。

  CMA架构上,新的LYNK & CO品牌也应运而生,未来其旗下的产品将完全基于上述架构打造。有沃尔沃的资源输出,在技术来源上LYNK & CO并非无源之水,而前者在欧洲市场上的知名度无疑也将为后者作出一定的铺垫。这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吉利为何敢在德系诸如大众品牌家门口公然挑战。

  成为“特斯拉”容易吗?

  虽然率先在中国市场落地,但LYNK & CO将承担起吉利全球化的战略任务。按照安聪慧的说法,LYNK & CO要实现欧洲设计、欧洲研发、全球生产、全球销售的宏伟目标。首款车型在2017年四季度在中国上市后,随之将在主流的欧美市场发布,在吉利2020年200万辆的销量目标中,这一新生品牌的占比将有望达到30%-40%。吉利方面表示,未来其将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车型实现统一定价,车型更新速度会很快,不会遵循年款的概念,甚至还可以实现全面的定制化。

  “听上去有点像特斯拉啊!”一位资深媒体人在听完上述说明后感慨道。这家从硅谷走出来的带有互联网基因的公司,确实以其创新刷新了不少传统汽车制造公司的营销思路,而吉利高层也提到了“革命性的”一刻这个词儿。

  眼下,无论是新兴互联网造车公司还是传统汽车制造商都在朝这一目标努力,对于这个新品牌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必然不易。不过,套用多年前李书福说过的一句话,既然大家都在奔着这个方向努力,那么为何不能给这个新品牌“一个失败的机会呢”?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16-2022年中国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市场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2016-2022年中国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市场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汽车行业节能减排与清洁发展机制,重点汽车制造企业的节能减排分析,“十二五”中国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相关政策分析,2016-2022年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的投资潜力及前景分析。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