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钢铁物流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及投资前景评估

    一、有利因素

    (一)“一带一路”助钢铁业转型升级复苏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能够同时结合国内自贸区的建设,引导对钢材的市场需求,并且能进一步形成“东西互动、南北互通、海陆融合、内外一体”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目前,“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南亚、中东、中亚和非洲等地区钢铁制造装备比较落后,而且中国目前大多数所谓的“过剩”产能,对这些地区的需求而言其实都是相对先进的。因此,中国的钢铁行业能有基础、有优势、有条件地借助“一带一路”东风,实现转型升级。中国钢铁长期的规模出口积累的巨大的海外客户基础,是其具备属地化制造的市场条件,而且中国在钢厂建设和运营方面的丰富经验和娴熟的工艺技术以及成套的钢铁制造装备的供应能力,也使得中国在钢厂建设的单位投资成本全球最低、效率最高。钢铁业的转型升级复苏也必定能带来钢铁物流行业的繁荣。

    (二)物联网及云计算的技术发展能带动钢铁物流业的发展

    云计算所提供的大型数据中心,海量数据存储、运算、分析、挖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帮助钢铁贸易物流服务商分析获取的大量数据,提取有效信息,为企业商业智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钢铁贸易物流服务商可以借助云技术去挖掘潜在的客户资源,研究如何提高客户的忠诚度,给客户提供动态和个性化的高效率服务。这种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包括产品本身的个性化(钢材品种、规格、材质、重量、体积、功能等)和服务过程的个性化(包装、剪切再加工、配送、传递时间、交付的及时性等)。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技术的作用下,服务的快速响应优势和服务运作可视化可逐步取代钢铁产品的质量、价格、成本等优势,成为钢铁贸易物流企业市场竞争的焦点。服务运作可视化可使供应链各环节对自己、上下游乃至终端用户的活动、资源状况、客户订单和处理进度及时掌控。钢铁贸易物流服务商为灵活适应生存环境所建立的弹性化组织、虚拟组织、动态联盟等都是建立在电子商务基础之上,从而实现企业间信息共享与交换,共同管理订单,快速响应客户需求。钢铁贸易物流服务商可以借助网络创新营销活动的形式和手段,增强企业在信息发布、渠道支持、用户互动、效果监测方面的能力,因此,物联网及云计算的技术发展能更好地带动钢铁物流业的发展。

    二、不利因素

    (一)产业集中度低,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钢铁贸易物流行业存在企业数量过多,规模较小的问题,且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约60%左右的钢铁贸易流通量都是通过中小企业来完成,甚至部分钢贸物流企业还处于依靠电话联系、交易过程手工操作、实施人工装卸等初级物流的运作阶段,盈利能力较差。钢铁贸易物流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在地理区位上,各类钢铁交易市场和加工配送中心低水平重复建设,局部地区已经出现供给过剩问题;在功能界定上,钢铁贸易物流产业链功能趋同,缺乏配套的金融、保险等中间服务。如长沙市力邦物流园、长沙金属材料市场、雨花区矿通钢材市场、河西区金霞物流园等四个市场由于利益主体不同,经营功能基本相同。园区企业提供的加工配送、仓储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信息等服务普遍不够完善,缺乏规模效益。钢铁贸易流通企业在资源掌控、定价话语权上长期处于弱势被动地位,因此钢铁物流行业需要提高行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来更好更快地提升行业发展速度。

    (二)缺少商业模式创新,持续盈利能力较弱

    钢铁贸易物流企业建立的物流中心,由于长期以来受“大而全”、“小而全”传统思想的影响,大都各自为主,自成体系,自备运输车辆,以自身的经营为轴心,服务规范有限,无法承担物流节点的功能。即使主要发挥市场交易、钢材装卸、中转储存功能的钢铁物流园,运输、配送等功能由入住的流通企业选择各自物流运输企业完成,难以整合物流资源,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园区内部作业缺乏计划性,交通流量极不均匀,难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我国钢铁物流园区大多仍然依靠传统的仓储、加工、配货运输的经营模式获得利润。由于园区仓储服务和管理效率处于初级管理层次,仓储资源实际上只是租赁给流通商,由此导致仓储资源不但利用率低下,而且仓储物资第三方监管机制缺失造成无法开展质押融资业务。即使部分园区有简易质押物资监管经营项目,又因为监管能力、担保机制和信息手段落后等原因,担保物资监管业务无法规模化,企业、流通商和客户保理融资业务开展缓慢,经营模式容易被模仿不能形成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没有市场参与者的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整合能力。钢铁物流园区在交易方式上主要采用现货交易模式。交易环节多,时空跨度冗长。从钢铁企业到一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等多层分销流转终端消费者,造成市场功能分散且贸易流通成本居高不下。随着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改变了贸易商的传统交易方式,流通企业不能通过大量囤货而获利,这样也削弱了钢铁物流园(现货市场)的盈利能力。

    (三)供需市场信息无有效对接,供应链利润微薄

    钢铁贸易物流是一个跨企业、跨区域、跨行业的“无缝隙”信息传递与交流过程。信息是促进钢铁流通一体化的基础条件。钢铁流通的信息不畅,表现在国内钢铁交易停留在简单的“一买一卖”交易模式,钢铁贸易企业要花费大量的物力、人力去发现有效客户。依靠钢铁产品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来赚取差额利润。交易周期长,容易形成库存积压。还表现在钢铁生产企业与中间商博弈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使的相关企业在整个流通链条中经常处于“孤岛”状态,最终导致整个钢铁供应链的利润微薄,全流程因信息管理水平的落后而效率低下。目前钢铁电子商务除了少数企业有战略意识将网络延伸企业以外,多数企业只是面向内部强化管理信息化。进入流通信息共享时代,钢铁流通业将迎来三大变化:一是从基于人际网络交易转向基于信息平台的交易;二是从多级代理体系转向为专业化竞争协作体系;三是从信息不对称赢利转向专业化服务赢利。这种转变的核心要素,就是信息网络交易模式,是一个交易平台加若干物流信息节点的网络模式。这种模式是在电子商务基础上的,实现钢铁及其相关产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全方位对称,并将供应链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互为博弈的局面,这种模式也会使钢铁贸易商现在生存模式可能越来越难以为继。

    2014年,我国粗钢产量为8.2亿吨,较2013年同比增长5.6%。2015年,我国粗钢产量为8.0亿吨,较2014年同比减少2.29%。2016年1-11月,我国粗钢产量为7.4亿吨,较2015年同期增长0.08%。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2017年我国粗钢产量将达到7.29亿吨,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90%,2021年产量将达到7.86亿吨。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2017年我国钢铁物流货运量将达到36.2亿吨,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97%,2021年货运量将达到39.1亿吨。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钢铁物流行业发展潜力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2024-2030年中国钢铁物流行业发展潜力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主要包括市场发展分析、企业布局案例研究、市场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预判、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及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