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文化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推动产业发展

  2016年12月19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发展规划》提出,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

  2016年12月26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提出要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培育以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和实践活动为支撑的体验旅游、研学旅行和传统村落休闲旅游。扶持旅游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数字文化产业相融合。发展文化演艺旅游,推动旅游实景演出发展,打造传统节庆旅游品牌。推动“多彩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集中打造一批民族特色村镇。

  2017年4月20日,文化部印发《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发展规划》指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和提升作用充分发挥;“十三五”期间,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支持实施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创建一批具有显著示范效应的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等。

  (二)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

  2015年12月2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深化知识产权重点领域改革,实行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提升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保障和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2020年,知识产权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形成国际竞争的知识产权新优势,为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坚决打击盗版,有利于文化工作者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激励了文化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鼓励原创精神,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产业整合升级

  我国文化资源进入到大调整、大整合的时期。由于传播技术和手段的日益多样化,今后将逐渐出现融合的趋势,行业界限将不再明显。文化与旅游以及制造业的结合越来越明显。随着文化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文化和旅游的结合即深度旅游将会出现。同时,把文化的内涵或元素植入到建筑装修材料当中,这种文化和制造业的结合,既提高了产品的文化含量,又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传媒所依赖的技术环境出现了巨大的变革,包括内容生产和存储的云化、传输渠道的互联网化、终端的职能化和多屏化。

  现在,文化产业日渐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北京、上海、江苏、湖南、湖北、广东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超过5%,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并且,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金融、设计、服务、旅游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催生了信息化时代的新业态,将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四)文化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

  通过我国近十年来的文化消费支出和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人们在解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以外,精神文化的消费需求会保持着比较快的增长速度。文化消费与物质消费不同,物质消费到了一定的程度要再保持快的增长速度是很难的,但是对精神文化消费的支出却是潜力巨大的。

  中国消费结构的前三次升级分别是基本生活用品消费、彩电和冰箱消费、汽车和住房。第四次消费升级会向旅游、教育、娱乐等文化类消费品转变,文化消费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表明,近几年来,我国居民人均文化消费逐年增长,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整体呈逐年提高趋势,但绝对水平依然较低,远低于的发达国家一般水平,增长潜力很大。

  (五)产业呈现“带状发展”

  “带状发展”也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区域化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带状发展”是指在大数据时代,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突破传统区域环状分布而代之以线性带状分布相关联,将文化产业的诸多要素进行有机的市场化配置与整合,从而突破行政区划的阻隔和产业门类的分割,最终实现国际化生产、交换与消费的整体共赢的文化产业发展大格局。从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已有的空间布局来看,有潜力的文化带主要有“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发展空间、长江经济文化产业带、环渤海湾经济文化产业带、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等。

  比如,《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机制,加快国内“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以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数字文化为重点领域,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根据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实施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在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开发中的合作,积极利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推介文化创意产品,推动动漫游戏产业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发展。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进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

  二、不利因素

  (一)文化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低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中低端环节,迫切需要转型升级。在文化产业创新中,人才是第一位的。目前,我国的创意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远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急需大力引进和培养。此外,发展文化创新产业离不开文化、科技、企业这些重要载体,企业整体规模偏小、产业链不够完整、集聚效应不明显、知名品牌少等问题日益突出,阻碍了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投融资面临困境

  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直接导致了文化产业投融资基础薄弱,限制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据统计,东、中、西部地区投融资环境平均得分分别为1.098、-0.407和-1.009,相比东中部地区,西部等欠发达地区投融资环境差距明显,那些地区的文化产业投融资面临困境。

  (三)文化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我国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方面,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不胜枚举。民族文化资源方面,56个民族的民族文化资源多姿多彩,极为丰富。现代文化资源方面,在20世纪,中国在政治上经历了帝制、总统制、共和制,在经济上发生了从小农经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型,在文化上则是各种社会思潮、思想流派异彩纷呈。但是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很少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例如《花木兰》故事,在国内并未得到充分利用,而被好莱坞加工成动画片,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票房丰收。如何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将会影响我国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

  文化产业增加值预测

  2015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7,235亿元,同比增长11%;2016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0,254亿元,同比增长11%。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3.77万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56%,2022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5.84万亿元。

  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增加值预测

  2015年,全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增加值为4,953亿元,同比增长13.5%;2016年,全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增加值为5,843亿元,同比增长18.0%。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增加值将达到7,930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8.75%,2022年将达到15,768亿元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西昌市文化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西昌市文化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主要包括产业基地建设情况、发展战略、投资分析、发展的前景趋势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