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设备需求快速增长 全球迎来“光”制造时代

  引言:

  近年来,全球工业激光器市场规模保持较快增长。2017年全球激光器销售增长18.2%,其中工业用激光器增长26.1%;工业用光纤激光器因其结构紧凑、稳定可靠、光电转换效率高等销售增长33.7%。

  激光加工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先进制造技术,相比传统机械加工具备明显优势,其加工方式以非接触方式进行,加工过程能耗低、环保效益高、加工速度快、低噪音、热影响小、适应性强,可加工超高硬度、高脆性、高熔点材料,并可实现自动控制,在精密加工、复杂结构加工、批量自动化生产等领域具备明显优势,被公认为“未来制造系统的共同加工手段”。

  核心观点:

  ◆激光运用广泛,全球迎来“光”制造时代

  从第一台激光设备诞生的五十多年来,激光设备的应用领域快速扩张,小到一台眼科手术,大到汽车、航空器制造,激光的身影已“无处不在”。

  根据美国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2010年分析和统计,美国当年GDP的50%,约7.50万亿美元的产值。

  ◆中国激光行业步入发展快车道,今年有望突破600亿市场规模

  2018年3月发布的2018年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中预测,在国内激光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共同发力下,2018年中国激光设备市场规模将超过600亿元,同比增速在20%以上。

  ◆2017年国内激光企业高速成长,新三板细分龙头公司表现突出

  从国内激光龙头,大族激光(002008.SZ)的年报显示,2017年度公司实现营收约115.6亿元,同比增长66.12%;净利润约17.1亿元,同比增长126.78%。

  吸金能力方面,2015年以来共有14家新三板激光企业增发股票进行融资;募集资金累计超过45.2亿元。单家企业融资金额最高为3.8亿元,最低为900万元。

  1、二十世纪的现代四大发明之一:激光

  激光与核能、半导体、计算机共同被视为20世纪的现代四项重大发明,对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同时激光技术也被美国科学家总结为影响全球未来发展的18项重大关键技术之一。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和“奇异的激光”。它的亮度约为太阳光的100亿倍。

  1917年,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首次发现了激光的原理,但真正从理论到实践却用了近50年。直到1960年激光才被成功制造出来。激光器的诞生不仅是对理论的一种实践,同时也是在生产活动迫切需要下被推动的。激光问世之初,就获得了异乎寻常的飞快发展,激光的发展使古老的光学科学和光学技术获得了新生,并且还孕育出一个新兴产业。激光可使人们有效地利用前所未有的先进方法和手段,去获得空前的效益和成果,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从激光的应用领域来看,小到一台视网膜手术,大到汽车制造等工业领域,甚至还能用在激光制导武器上。根据美国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2010年分析和统计,美国当年GDP的50%,约7.50万亿美元的产值,与激光在相关领域的市场应用及不断广泛拓展相关。由此可见,激光的应用领域可以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2、激光加速渗透各个领域

  激光技术最早面世于上世纪60年,是一种因刺激产生辐射而强化的光。激光被广泛应用是因为它具有单色性好、方向性强、亮度高等特性。激光技术的原理是:当光或电流的能量撞击某些晶体或原子等易受激发的物质,使其原子的电子达到受激发的高能量状态,当这些电子要回复到平静的低能量状态时,原子就会射出光子,以放出多余的能量;而接着,这些被放出的光子又会撞击其它原子,激发更多的原子产生光子,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并且都朝同一个方向前进,形成强烈而且集中朝向某个方向的光。

  这种光就叫做激光。激光几乎是一种单色光波,频率范围极窄,又可在一个狭小的方向内集中高能量,因此利用聚焦后的激光束可以对各种材料进行打孔。激光因为拥有这种特性,所以拥有广泛的应用。

  经历五十多年的研究与发展,激光已经成为现代高科技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此外,激光的应用领域还以极快的速度扩张至各个行业,激光不仅被应用在航天、通信、汽车、军事、科研等高科技领域,同时还在加速对传统机械加工领域的替代,而且一些低功率的激光设备还被用在丰富舞台效果上。

  相关统计显示,2017年全球激光器应用于材料加工和通讯领域,分别占42%和34%;从应用形式来看,切割占35%、焊接占16%、打标占15%。从激光器的更新迭代的趋势来看,当前光纤激光器已逐步取代二氧化碳激光器成为绝对主流。而将目光放的更远一些,未来半导体激光器因结构紧凑、光束质量好、寿命长及性能稳定等优势有望接力光纤激光器。


  3、中国“光制造”步入快车道,今年有望突破600亿

  过去10年,全球激光消费保持年均7%的增长率。其中,2015年激光材料加工系统市场达到118亿美元,为工业激光器的3.7倍。与此同时,2015年中国取代欧洲,成为激光系统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根据数据统计,2016至2017年全球激光器的销售规模增长有加速迹象。其中2017年全球激光器销售额约124.3亿美元,同比增长18.16%、增速高于2016年的8.34%和2015年的6.9%。

  国内方面,目前我国的激光加工设备行业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链。

  根据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得益于应用市场的持续扩展,2010至2017年中国在工业、信息、商业、医用和科研领域的激光设备(含进口)市场销售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17年中国激光设备市场规模达到495亿元,同比增长约28%。

  2018年3月发布的2018年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中预测,在国内激光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共同发力下,2018年中国激光设备市场规模将超过600亿元,同比增速在20%以上。

  4、国内激光企业齐发力

  从国内激光龙头公司的业绩来看,大族激光(002008.SZ)仍占据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年报数据显示,大族激光2017年度实现营收约115.6亿元,同比增长66.12%;净利润约17.1亿元,同比增长126.78%。国内市占率第二的华工科技(000988.SZ),2017年度营收约44.8亿元,同比增长35.21%;净利润约3.2亿元,同比增长34.84%。其余公司,如锐科激光、京华激光,2017年分别实现营收约9.51亿元和5.3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2.01%和21.7%。

  新三板方面,激光相关企业共有30家,包括的激光产品种类比较丰富。如工业激光加工设备、医疗设备、激光测量、激光电源、夜视仪、焊接、显示器等等。其中主营为“激光加工设备”和“激光医疗设备”的公司最多,分别为10家和6家,占比超过一半。

  此外,吸金能力方面,2015年以来共有14家新三板激光企业增发股票进行融资;募集资金累计超过45.2亿元。单家企业融资金额最高为3.8亿元,最低为900万元。

  5、新三板激光制造企业(精选)

  ◆联赢激光833684.OC——国内激光焊接机第一品牌

  公司是国内唯一专业从事精密激光焊接的设备制造商,研发生产销售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精密激光焊接机,是国内制造激光焊接机的第一品牌。目前拥有以国内知名的光电专家牛憨笨院士领衔的深圳大学光电子学研究所作为技术源泉,拥有实时能量负反馈等多项技术发明的牛增强博士作为首席技术官。

  ◆奇致激光832861.OC——国内最大激光美容设备商

  公司主要从事激光和其他光电类医疗及美容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和代理,向用户提供多种激光和其他光电类医疗及美容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面向美容和泌尿外科等领域的激光和其他光电类医疗及美容设备。

  从2017年年报数据看,公司具备高成长和高毛利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永力科技830840.OC——激光电源军民融合概念股

  公司专业从事电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拥有高频软开关变换、单相三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大功率同步整流、计算机控制、电磁兼容以及新型的散热结构方式等核心技术。目前开发、研制和生产的电源产品有:AC/DC(整流器)、DC/DC(直流变换器)、DC/AC(逆变器)、充电机及组合电源系统等,并为用户定制特殊要求的电源产品。其中,特定用户的定制化电源产品主要在军工领域应用。公司产品主要为开关电源、组合电源、UPS电源及其他相关电源技术。

  随着国家提倡的“军民融合”及“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国防建设军费开支的增长,这都将给电源行业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会。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所提供的观点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本研究院不保证该等信息及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本报告所载的信息、资料、建议及推测仅反映本研究院于本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

  在任何情况下,本研究院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研究院对本声明条款具有唯一修改权和最终解释权。

  本文出品:新三板在线研究院。研究员:陈睿 。

  转载声明:本文为新三板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否则为侵权。

  风险提示:新三板在线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投资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激光设备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激光设备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主要包括行业重点企业经营分析、前景及趋势预测、投资机会与风险防范、发展战略研究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