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行车记录仪行业运行现状分析,智能行车记录仪前景广阔「图」

一、行车记录仪行业概述

行车记录仪能够记录汽车行驶全过程的视频图像和声音,可以为交通事故提供证据,也可以留存风景影像供日后观赏,平时还可以作为停车监控或家用监控使用。

行车记录仪的主要种类

行车记录仪的主要种类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智能行车记录仪简单易操作、可靠,在行车过程中可以进行全程摄像。同时很多智能行车记录仪还自带有智能语音、车载微信、定位导航、电子预警、航班查询等功能,一台几百元的价格也很亲民,因此深受车主喜爱。

早在2008年,行车记录仪已经在日韩等国家兴起。但直到2011年陆续出现几起‘碰瓷’案件引发社会关注,行车记录仪在我国才开始热销。2013年,国内市场开始起量,通过网络渠道,捷渡、包黑子等行车记录仪品牌开始被大众所熟知。2014至2015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行车记录仪的重要性,加上渠道商、厂家的宣传,360等互联网企业的进入,行车记录仪销量开始快速增长,逐渐成为汽车电子产品中的销量冠军,仅2016年的销量就达到1400万台左右,时至今日,这一‘非标配’产品已经成为汽车品牌之间竞争的有力筹码,市场也开始具备一定规模。

二、行车记录仪行业产业链分析

行车记录仪的技术含量不高,主要由主控芯片、图像传感器、镜头三大部分组成,主控芯片相当于电脑的CPU,它负责图像数据的采集和数据压缩,是记录仪最核心的部件,目前代表企业主要有安霸、联咏、卓然、凌阳、太欣、SQ、全志等,图像传感器方面目前由SONY索尼、豪威科技、镁光micro三分天下,镜头方面目前则多采用台湾大力光、亚光出品的塑料或者玻璃定焦镜头。行车记录仪的下游主要包括4S店、汽配城、数码城、电商平台等。

行车记录仪行业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行车记录仪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行车记录仪产品品质和功能的提高,一方面使得行业整体规模大幅增长,2018年我国行车记录仪的市场规模达到75.3亿元,同比增长22.2%。

2011-2018年我国行车记录仪规模走势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另一方面也使行业竞争加剧。我国目前至少有30多家行车记录仪品牌厂商以及1000多家代工厂商,各种方案供应商超过100家。行车记录仪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传统车企、车载电子厂商、互联网厂商、地图厂商等多类企业均想分的一杯羹。如凯立德、DOD、任e行、360、PAPAGO、极路客等

国内智能行车记录仪厂商

国内智能行车记录仪厂商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近年,各地交警纷纷开通道路交通违法举报平台,一些符合技术标准和要求的智能行车记录仪与平台成功对接。从此,这些智能行车记录仪不但具有“记录”功能,还赋予了交通“管理”的功能,比如深圳交警“随手拍举报平台”,先后有途沃得、盯盯拍、米家互动等专业厂商研发生产的智能行车记录仪成功接入平台,这些智能行车记录仪有了一项新功能,即交通违法“一键举报”功能。

四、行车记录仪市场发展机遇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居民家庭开始进入小康生活,相伴而来的是,全国汽车保有量爆发式增长。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4亿辆,比2017年增加2285万辆,增长10.51%。

2011-2018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走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我国各个省市民用汽车保有量TOP1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8》

车辆和机动车驾驶人的不断增加,给道路和交通安全管理带来巨大的压力。由于驾驶人素质参差不齐,不文明驾驶、违章驾驶成为家常便饭,同时交通事故频发,事故责任认定时有争议。近年来,具有网络传输、自主研判功能的智能行车记录仪进入市场,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许多车主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为自己的爱车安装了智能行车记录仪,以便发生不必要的交通事故纠纷时,可以拿出有力的视频证据。

与此同时,各地交警靠有限的警力,已经无法完成对车辆的有效管理,因此必须借助更多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协助执法,才能更好地提升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和效率。智能行车记录仪对规范驾驶行为,提高行车安全具有明显的作用。德国自从规定客运车辆和卡车安装行驶记录仪后,交通事故发生率降低了约50%。2017年全国发生交通事故203049起,死亡人数为63772人;造成直接财产损失为121311.3万元。

2013-2017年我国交通事故发生数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行车记录仪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随着汽车智能化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化”,对汽车记录仪产品的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比如更加注重体验和交互,要求实现照片、视频分享、语音交互或信息同步等,与之相关的配套技术还需进一步提升。

此外就是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2014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不少地方将行车记录仪的安装使用作为车主驾车的强制要求,比如北京市规定,自2016年7月1日起,用于公路营运的载客汽车、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推广安装使用行车记录仪等。这对行车记录仪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

目前,我国许多省市对重点车辆(包括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建设施工单位散装物料车、校车、教练车、从事道路营运的载客汽车等)安装使用智能智能行车记录仪都有明文规定和要求,比如北京、广东等。

2014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随着史上“最严交规”的实施,不少地方开始将行车记录仪的安装使用作为车主驾车的强制要求。《广东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新条例)规定,在本省注册登记的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建设施工单位散装物料车、校车、教练车、从事道路营运的载客汽车、不在本省注册登记但在本省作业的建设施工单位散装物料车等8类重点车辆将强制安装使用具有卫星定位功能的汽车行驶记录仪。不但如此,市场监管力度也不断加大,广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决定,从2017年8月至9月在全省组织开展重点车辆行车记录仪专项检查工作,严厉打击不按规定安装和使用行车记录仪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对隐患突出的企业,将向社会进行曝光,同时列入征信、保险“黑名单”。

北京市也规定,从2016年7月1日起,北京市注册的用于公路营运的载客汽车、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推广安装使用智能行驶记录仪。由此可以看出,重点车辆强制安装使用智能行车记录仪,已经成为大势。这将为智能行车记录仪市场带来巨大商机。

伴随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在交通出行中,违章驾驶、酒驾、路怒、“碰瓷”等交通纠纷越来越受到媒体和消费者关注,这使得智能行车记录仪的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

如今,只有单纯摄录功能的行车记录仪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电子狗和导航仪的没落就是前车之鉴。各大品牌为了迎合用户和市场,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不断对产品功能和形态进行创新和变革。尤其是针对主力消费群体——80后、90后,他们喜欢更智能、操作更便捷、功能更时尚的产品,比如在产品中加入wifi功能,实现记录仪与手机互联互传,便于用户分享,或者通过记录仪实现抓拍照片或录制短视频,增强用户体验的功能等,对主力消费群体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总体而言,目前整个行车记录仪市场产品功能更为多元化、智能化以及时尚化,行车记录仪超出记录属性,成为车联网入口,通讯、语音识别、深度优化系统、自动雷达、Wifi连接、GPS、FM发射等高端配置未来将快速普及。

五、行车记录仪行业未来趋势分析

从技术发展趋势看,具备高清、大广角、高分辨率及超强夜视效果的行车记录仪已经成为行业一大流行趋势。

在摄像技术、芯片技术和4G、5G网络的带动下,智能行车记录仪的升级换代步伐不断加快,技术不断完善和提升。目前,智能行车记录仪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形。更加轻薄的产品设计逐渐成为主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后视镜款智能行车记录仪的崛起。

2、高清。摄像头技术及显示技术的发展,让智能行车记录仪能够拍摄记录更加高清的影像,与安防监控一样,1080P已经成为行车记录仪主流配置。

3、集成。芯片技术的发展使得作为芯片二次开发应用的智能行车记录仪可以在更小的空间之内完成更加复杂的计算,新一代智能行车记录仪高度集成了卫星导航、电子预警、轨迹记录、倒车后视等功能,从而满足了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4、联网。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行车记录仪联网功能更加强大。而随着4G技术的逐渐成熟,基于“云”的智能行车记录仪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随着MARR视觉计算理论的提出,机器视觉技术发展迅速,是目前智能驾驶领域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摄像头感知技术比超声、激光雷达等感应器能够获得更精确、更丰富的道路结构以及环境信息,这使得机器视觉技术已经成为智能驾驶以及环境感知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相信在未来几年的时间内,ADAS会更加成熟并进一步应用到更多的车型,自动巡航、自动泊车等常用驾驶辅助技术将会成为中高端以上车型的标配,而随着购车用户年龄的年轻化,ADAS会成为影响购车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目前行车记录仪整体市场情况来看,ADAS基本上已经成为绝大多数行车记录仪产品中高端配置。

届时,智能行车记录仪如果只是停留在记录影像资料、导航、轨迹记录等浅层功能上显然不能够满足消费者预期。因此,环境感知将会成为未来智能行车记录仪的的主要功能。并将借助新的技术,赋予智能行车记录仪更丰富的内涵和商业价值。因此,智能行车记录仪同车联网一样,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本文采编:CY237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行车记录仪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行车记录仪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主要包括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市场应用前景预测、领先企业案例分析、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