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对外劳务合作行业运行现状分析,“一带一路”为国家劳务合作带来重要战略机遇「图」

一、对外劳务合作总体概况

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累计派出各类人员951.4万人。对外劳务合作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99.7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1.7万人。我国在外劳务人员主要分布在中国澳门、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老挝、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等国别地区。

2018年1-12月,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9.2万人,较2017年同期减少3万人。其中承包工程项下派出22.7万人,同比有所上升,劳务合作项下派出26.5万人,同比减少3.5万人,出现较大降幅。

2012-2019年Q1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人数

资料来源:商务部

2018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人数结构

资料来源:商务部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对外劳务合作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二、对外劳务合作行业和地域分布情况

从国别地区的市场分布情况看,日本、中国澳门、新加坡、中国香港以接收劳务项下劳务人员为主,安哥拉、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老挝、巴基斯坦以接收工程项下劳务人员为主,上述国别地区的期末在外人数合计达到61.1万人,占比为61.2%。

2018年12月我国在外各类劳务人员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商务部

从行业分布来看,2018年末我在外各类劳务人员主要分布在建筑业、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三大行业,合计在外人数72.9万人,所占比重为73%;其中建筑业在外人数45.4万人,同比增加2.94万人,在外人员规模占比达到45.5%;制造业在外人数15.7万人,在外人员规模占比为15.7%;交通运输业11.8万人,同比减少1.69万人,其中海员减少2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建筑业在外人员增幅明显,交通运输业有较大降幅,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总体保持平稳,住宿和餐饮业、科教文卫体业及其他行业在外人员同比均有所增加,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同比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2018年我国各个行业在外劳务人员数量(万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作为我国传统优势行业,建筑业、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三大主要行业合计人数达72.9万人,相比2017年的71.8万人有所上升,所占比重73%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建筑业与交通运输业一增一降,对比明显。建筑业在外人数45.4万人,同比增加2.9万人,占比由2017年的43.4%上升至45.5%;交通运输业11.8万人,同比减少1.69万人,占比11.8%。其中海员大幅减少2万人,在连续两年有所增加后2018年出现明显回落。

三、对外劳务合作企业情况

通过分析企业业绩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业务规模排名前列的企业仍然占据较大份额,对外劳务合作业务集中度反映更为明显。2018年外派劳务人数位居前列的有广东南粤人力资源公司、中远海运对外劳务合作公司、中国水电国际公司、广东珠海国际公司、福建中福对外公司、北京鑫裕盛船舶公司、中建总公司、中水舟山渔业公司、江苏省建集团公司、中国福州国际公司、南化建公司、广东江门外劳公司、中国能建天津电建公司、中原工程公司、中泉(集团)公司、云南小额贸易公司、厦门海隆对外公司、中石化五建公司、中国广州国际公司、吉林省鸿跃人力公司等企业,前20家企业外派各类劳务人员合计14万人,虽然同比减少0.2万人,但所占比例由上年的27.1%上升为28.4%,仍处高位;期末在外人数合计19.07万人,同比减少0.13万人,所占比例由上年的18.9%略升至19.1%。

2018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主要企业外派劳务人数TOP20

2018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主要企业外派劳务人数TOP20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一带一路”为国家劳务合作带来重要战略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与沿线国家劳务合作和劳动力市场共融共通的重要战略机遇。应该将要素市场发展和国际人才交流纳入“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中,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推动人力资源“走出去”,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积极带动本地就业和劳动力市场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更深层次、更高阶段发展。

一是扩展对外劳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中国人力资源在全球范围整合。顺应全球劳务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中国劳务合作转型。在行业领域上向中高端拓展,引导中国企业积极与欧美国家在海员、护士、厨师、中文教师、设计咨询师、计算机服务人员、空乘人员、酒店服务管理等高端劳务方面开展合作,将劳务输出人员从熟练工人为主逐步转向大中专毕业生、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为主。在区域上也应该逐步扩展,依托“一带一路”新欧亚大陆桥建设,适当调整对外劳务市场结构,向高工资、经济发达、有发展前景,有利于发挥中国劳务优势的国别市场转移,推动欧洲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国际合作。

二是继续保持中国人力资源传统优势,尽快弥补关键短板提高综合竞争力。中国劳务人员技术熟练、勤奋刻苦、生产效率高的优势应该继续发挥,并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提高当地工人的技能水平。尽快弥补自身不足,尤其是加强语言培训,提高人文、宗教、历史等方面知识普及,促进与本地人和当地社会融合。在加大对外投资和劳务输出的同时,更加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交流,积极援建当地公益性基础设施,如医院、学校、培训机构、公园、文体场馆等。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探索“培养国际化职业人才——开发中高端国际劳务——建立院校海外实训基地——打造中高端劳务品牌”的商业模式,多渠道开发、培育和储备中高端劳务资源,调整人力资源结构,推动中国对外劳务合作转型升级。

三是加强本地劳动力技能培训,逐步提高本地用工比例。将本地劳动力技能培训纳入“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中,要求所有对外投资项目必须制定系统的技能培训方案,培训课程面向本地劳动力开放。完善技能培训体系和内容,覆盖安全培训、专业技能培训、语言培训和文化融合等。对外投资企业与中国驻外使馆、行业协会、国内优质职业院校等合作,共建专业技能培训学校,探索通过资助留学、职业培训等方式,提升当地劳动者技能,促进本地劳动力市场发展。在技能水平有保障的情况下,不断提高对外投资企业和项目的用工属地化。鼓励和支持对外投资企业联合共建公益性机构,积极创造公益性就业岗位,更广泛地吸纳本地人员就业。

四是加强行业规范管理服务,营造良好的对外劳务合作发展环境。积极引导和推行国际劳务合作企业并购重组,实现资源整合,优化结构、减少成本,提升对外劳务输出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营造良好竞争环境,使中国对外劳务合作企业能够更为从容地面对全球竞争,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创新人力资源服务模式,借助“互联网+”提升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为对外投资企业和劳务人员提供信息匹配,依托平台开展咨询和培训服务。完善对外劳务合作管理制度,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会的功能,将传统外派劳务向国际劳务合作转变,培育有序竞争的对外劳务合作中介服务市场。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妥善解决对外劳务人员的签证、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等障碍。加强动态监测和研究,合作共建专门智库,针对热点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五是加强对外劳务合作的国际多边磋商,实现劳务合作互利共赢。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下高度灵活、富有弹性的双多边合作机制,加强对外劳务合作的国际多边磋商,为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为消除国外的障碍和不公平待遇,中国政府应该积极参与国际劳务合作规则的制定,与输入国建立有效的劳务输出磋商机制。通过加强政府之间的谈判和沟通,解决双方或多方劳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消除合作障碍,尽早获得通过市场的准入资格及与劳务合作相关的优惠国待遇、国民待遇,针对不合理、过于苛刻的属地用工制度和政策主动提出磋商,为国际劳务合作铺平道路,保障“一带一路”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本文采编:CY237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对外劳务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对外劳务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主要包括细分市场分析、部分区域市场分析、领先企业经营形势分析、前景展望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