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国际学校数量及市场格局分析,留学低龄化实际上带动国际学校需求的提升「图」

一、国际学校发展现状

中国最早的国际学校是专为外交人员子女开设的,主要是从国籍上界定了学校的性质。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学校的概念已经突破了狭窄的国籍范畴,人口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越来越频繁,跨国企业员工子女也同样面临着一样的教育需求,为跨国公司外派高管子女设立的国际学校开始兴起。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对西方教育制度的认可,越来越多国内高收入甚至中产阶级家庭希望将子女送入国际学校接受更加国际化的教育。

从2010年开始,中国国内的国际学校市场进入飞速发展的时期,2010年到2018年中国国际学校数量从384所增加到了821所,其中2018年新增国际学校数量达87所,同比2017年增加了14所。

2010-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国际学校总数量

2010-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国际学校总数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0-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新增国家学校数量

2010-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新增国家学校数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国际学校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就读国际学校的升学选择大概率是出国,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同比增长8.8%,其中,国家公派3.02万人,单位公派3.56万人,自费留学59.63万人。目前,出国留学的主力已从研究生阶段转移至本科阶段,低龄化趋势明显。本科在国内就读、研究生出国留学的学生需要参加高考,一般不会在K12阶段就读国际学校;而对于本科出国留学的学生来说,在K12阶段就读国际学校是培养语言能力、申请更优的海外学校、提前适应生活的最好选择。留学低龄化实际上带动国际学校需求的提升。

2010-2018年中国出国留学生人数

2010-2018年中国出国留学生人数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部,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各类学校分布情况

我国的国际学校主要包括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公办学校国际班和民办国际学校三类。最初以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为主,专为外交人员子女设立,主要招收外籍学生;公办学校国际班和民办国际学校后来居上,主要招收中国籍学生,2013年公办学校国际班政策收紧,民办国际学校得以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对国际学校的需求发展迅速,但受到外籍子女国际学校入学门槛的国籍限制和公立学校国际部发展政策的不明朗的影响,日益增长的需求只能主要依靠民办国际学校满足,各类国际学校发展趋势差异显著。从近几年中国各类国际学校发展情况来看,其中公立学校数量增速较为缓慢,2018年公立国际学校数量达274所,占比33%;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数量平稳中略有下降,2018年学校数量为121所,相比2017年减少了5所,占比15%;民办国际学校2018年数量达426所,占比最大为52%。

2010-2018年中国国际学校类型分布情况

2010-2018年中国国际学校类型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各类学校数量占比情况

2018年各类学校数量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国际学校地域分布情况

我国国际学校多聚集在一线城市,其中广东、上海、北京分别位列前一、二、四名,国家学校数量分别为135所、108所、87所,合计占比达40%。此外,江苏的国际学校占比达11%,排名第三,目前江浙两省的国际学校已经开始向地级市甚至县级行政区蔓延,呈现下沉的趋势。从增量来看,2018年国际学校增量主要由四川、江苏、上海、广东、浙江等地贡献,多位于高考压力相对较大的省份。

2018年大陆地区已获国际认证学校分布

2018年大陆地区已获国际认证学校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中国新开国际学校地域分布

2018年中国新开国际学校地域分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行业市场格局分布

北京和上海是国内优秀国际学校的重要聚集地,《2018胡润百学·中国国际学校百强》中北京和上海上榜学校占整张百强榜单近一半,其中北京比去年增加5所,达到26所;上海比去年减少3所,有23所;广州排名第三,比去年增加1所,有12所;深圳排名第四,和去年一样有8所;苏州排名第五,比去年增加1所,有6所。

从前十名学校来看,2018年上海平和、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人大附中ICC和广东碧桂园成为新晋前十学校。其中上海包玉刚、上海世外、深国交、上海平和、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人大附中ICC、北京鼎石和广东碧桂园这8所学校可招收中国籍学生,相比去年增加4所。上中国际、北京德威和北京顺义这3所学校只能招收外籍学生。

《2018胡润百学·中国国际学校百强》前十名

《2018胡润百学·中国国际学校百强》前十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五、民办国际学校发展策略分析

1、立足本土,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办学道路

我国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在于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本国的教育资源和要素,培养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民办国际学校的办学目的不应仅仅是把学生送出国门,把学校办成升学考试机构,更多的应该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理念、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同时,学校应立足本土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合理引进国际教育中的优秀教育资源,致力于将中外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办学道路,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有中国灵魂又有国际视野的合格公民。

2、加强研究,促进国际课程与本土课程的深度融合

在推进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保持文化和教育的独立性对于每个民族来说都是至关重要。而课程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深刻影响本土民族文化的传承。国际课程的引入,既要保证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又要关注国际化内涵的融入。因此,民办国际学校要依据国情合理、适量引进国际课程,把国内课程作为主线,将国际课程融合进来,形成“洋为中用”的综合课程体系。再者,不能让中西课程割裂、独立地存在,而应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等方面加强研究,增强两大类型课程的深度融合。同时,中外教师在课程教学上应该同构互助,对国际课程与本土课程的设计与优化展开深度的合作交流,建立“中西合作”的教学团队。

3、设立聘任标准,优化外籍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国际教育资源的传播者与跨文化交流的实践者,外籍教师在教学质量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办国际学校解决外籍教师的教师资质问题的关键在于设立外籍教师的聘任标准与条件,同时在聘用前应严格审查其身份信息、教学资格等证件,从源头上杜绝不良人员混入教师队伍。另外,不同的民办国际学校之间可以建立友好合作的“教研共同体”,举办校际间的教研活动,为前来中国任教的外籍教师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提高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专业水平。

4、发挥政府职能,构建合理收费机制

国际学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体系,从办学宗旨、招生宣传到办学运营都应该建立一套符合国际规范和国内法规的运营管理机制及执行标准。相关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学校的硬件设施、课程设置、地理位置、教学质量、课外活动数量等指标对国际学校进行分级,再依据等级制定相应的学费标准。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市场开放力度,促进学校之间的良性竞争,缩小供需端的差距,减少市场供需失衡的现象。通过市场的手段实现逆向淘汰机制,让学生和家长自动选择收费合理、质量过硬的学校就读,迫使国际学校提高管理水平,优化师资力量,实现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

本文采编:CY344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国际学校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国际学校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主要包括市场分析、经营分析、发展趋势预测、投资战略规划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