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小尺寸面板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小尺寸OLED/LTPS/a-Si技术将依次迭代「图」

  一、小尺寸面板行业概况

a-Si技术是指使用a-Si作为基底材料进行微电子精细加工的技术,相较于LTPS等技术工艺流程更为简单,因此成本低廉,在液晶技术发展初期被广泛使用;然由于色彩饱和度、清晰度等显示效果不佳,其在小尺寸显示产品中的地位被逐渐取代,目前应用领域已经退居中低端智能手机以及车载等专显市场。未来来看,短期而言a-Si技术的成本优势仍然显著,因此在中低端显示市场尚有一定空间,但中长期看随LTPS等成本进一步降低,a-Si空间将被不断侵蚀,最终或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a-Si、LTPS、IGZO技术特点对比对比

a-Si、LTPS、IGZO技术特点对比对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全球小尺寸显示面板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全球小尺寸产线(含京东方8.5代线),共有81条,每年可供货超2000万平方米(考虑良率和稼动率),其中小尺寸a-Si产线、小尺寸LTPS产线、小尺寸OLED产线分别有29条、16条、37条,2018年分别可供货约1050万平方米、690万平方米和390万平方米,后续主要增量全部来自OLED扩产,2020年后上升速度有望减缓。

全球小尺寸显示面板市场供给情况

全球小尺寸显示面板市场供给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球小尺寸a-Si产线目前共有29条,代线覆盖2-6代线,产能共计1030K/月,每年可供货1054.26万平方米(考虑良率和稼动率),未来产能不会再增长。

全球小尺寸显示市场下游需求情况

全球小尺寸显示市场下游需求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面板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三、小尺寸面板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设备方面,前中道设备价值量占比为86%,目前仍受美日韩掣肘,后道设备国产化率较高。前段设备中激光晶化设备由美日韩垄断,国内大族激光有望实现国产化替代,其余设备短期内均高度依赖海外。前段设备包括激光晶化设备、淀积设备、光刻设备等,其中激光结晶设备主要由美国相干公司(CoherentInc),韩国APSystem、PRI,日本JSW等提供。国内龙头大族激光能自制中小功率激光器,增长潜力较大,激光设备在中短期内有望实现部分国产化替代;其他核心设备厂商主要为ULVAC、TEL等日本供应商和应用材料等美国供应商,目前国内暂时尚无法切入。

中段设备为日韩厂商垄断,目前可获得性较高,然国产化仍待时日。中段设备主要包括蒸镀机和封装设备,蒸镀设备由日本CannonTokki垄断,但其产量逐年增加,未来有望达12台/年,目前大部分面板厂商新建产线已购得Tokki蒸镀设备,蒸镀机供应数量将不再限制OLED量产进度。大陆企业欣奕华科技、台湾地区倍强科技能够提供OLED蒸镀机,目前仍处于实验阶段;封装设备主要厂商包括Tokki、ANS、DOV、周星工程等,但均为日韩企业,国内厂商在该领域尚未有突破性进展,因此国产化难度较高。

后段设备技术难度低,国产化可替代性较强。后段设备包括Bonding设备、贴合设备、检测设备等,技术门槛较低,目前国产替代率约30%,种类上基本实现国产替代。Bonding设备方面日本东京电子和韩国AST等公司占主导,国内企业如智云股份(鑫三力)、联得装备、先导智能等均具备进口替代能力,已进入主要面板厂和A客户供应链;贴合设备方面以韩国Toptec公司为主,国内企业技术较成熟,已受到大客户充分认可,如2018年联得装备获得GIS订单,2019年劲拓股份中标京东方绵阳线;检测设备方面,主要是以色列奥宝科技、台湾致茂电子等企业,大陆企业精测电子已具备较强竞争力,后段检测设备基本实现国产替代。

国内主要OLED厂商蒸镀设备使用情况

国内主要OLED厂商蒸镀设备使用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天马目前是全球LTPS龙头,LTPS产能全球仅次于JDI,2019年智能手机LTPS面板以25%的位居全球第一。LTPS智能手机打孔屏2019年上半年出货量占有率高达61%。在LCD屏下指纹方面,公司也有望在2020年上半年率先推出首款量产产品。

2019年Q3全球LTPS智能手机面板产能占比

2019年Q3全球LTPS智能手机面板产能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6代线目前全球共8条,为LTPS领域主战场,LGD综合话语权最强。8条产线中除JDI的1条定位于车载产品外,其余7条均定位手机产品,目前均基本实现满产,其中LGD已经折旧完成,更具成本优势。手机端来看,产线的设计产能分布在15-65K/月之间,其中LGD最大,达60K/月,其次为华星光电45K/月。良率来看,夏普、LGD和JDI三家厂商良率均达到85%+,略优于其他厂商。客户结构而言,夏普、LGD和JDI均供货国际A客户,相对客户结构更优;华星光电则在2018年成功打入三星供应链,客户结构改善;群创目前供货小米。综合来看,LGD的6代LTPS产线在产能、良率以及客户方面更具优势,其定位于手机生产的6代线更具行业话语权。

全球小尺寸LTPS产线情况

全球小尺寸LTPS产线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全球共有29条小尺寸a-Si产线,其中占主导地位的5代线共13条,另有4.5代线5条,4代线3条,6代线、3.5代线、2代线各2条,3代线及8.5代线各一条。天马拥有2代、3代、4.5代和5代线,京东方在6代及8.5代线上更具优势。

2代线和3代线各一条,主要定位于医疗、工控产品。目前全球仅有天马拥有2代线和3代线各一条,为天马2011年从NEC所收购,主要为获取这两条线拥有的2000余件专利和优质客户资源,尤其在医疗产品方面。目前天马将这两条产线主要用于生产医疗及工控产品,产线产销率超过100%。

3.5代线共2条,分别定位手机和车载产品。目前全球共两条3.5代线,均为群创所有,分别定位于手机和车载,手机产线供货H等品牌,车载产线供货宝马、保时捷等一线客户。由于目前车载相较手机附加值更高,因此在3.5代线上未来群创或将凭借产品结构优势获得更多盈利。

4代线共3条,群创主要生产医疗工控产品,友达、JDI定位车载产品。全球共三条4代线,分别为友达、群创、JDI所有,其中群创产线主要生产医疗、工控、电子标签等产品,向品牌客户供应低端机,仅少量生产车载产品;友达、JDI则选择切入车载领域,已成功覆盖一线品牌客户。由于目前车载产品附加值更高,因此该产线利润率上友达、JDI相较于群创更高。

4.5代线共5条,各厂商均定位车载、工控等专显产品。目前全球共五条4.5代线,其中天马三条,京东方和信利各一条。量产情况来看,目前除信利的惠州线外其他产线均已完成折旧,更具成本优势。客户结构来看,各厂商均已接入一线品牌客户,客户结构良好。

5代线为小尺寸a-Si主战场,全球共13条,主要定位手机和车载等产品。(1)大部分代线定位手机产品,产能分布在9K-90K跨度较大,除信利外的各产线均已完成折旧,各厂商也均覆盖了一线品牌客户,其中天马以120K/的产能位列第一。(2)少部分代线定位车载及传感器产品,产能分布在6K-110K,其中信利以210K/月产能位列第一,但产能尚未释放,两条产线预计量产时间分别需至2019、2020年。

6代线有2条,华映代线未来或退出,主要看京东方。目前全球共两条6代线,分别为华映、京东方所有。其中华映主要用于切割手机产品,但由于公司目前的财务困境,该产线也逐步降低稼动,未来或将退出市场。京东方主要用于切割手机和医疗产品,手机产品主要供应安卓一线品牌客户,医工产品则出售给下设的两家医院,目前盈利情况良好,在6代线上占据较大优势。

8.5代线仅1条,为京东方所有,定位手机产品,未来或转产中大尺寸产品。目前全球仅一条用于生产手机面板的8.5代线,为京东方所有,目前仅20K片/月的产能用于生产手机产品,主要供应三星、oppo、vivo等品牌客户,盈利状况较好。但随a-Si手机面板逐渐被LTPS挤压,高世代的手机产线或将转产中大尺寸产品。

全球小尺寸a-Si产线情况

全球小尺寸a-Si产线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小尺寸面板在车载领域趋势分析

汽车行业高度繁荣的背后,带来的则是由车载显示器引发的液晶面板市场进一步细化与深入发展。预计到2022年,车载显示屏的全球出货量将会达到1.45亿台。作为液晶面板后续发展的又一“蓝海”,各大企业也是纷纷看好并加大布局,欲求抢占先机。信利国际加大在高端车载及智能终端显示屏项目的资金投入与工程建设;京东方也将主营车载显示系统产品的精电国际有限公司收入麾下;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台湾地区总经理戴圳家更是看好LED产业在车载市场的发展。

同样伴随着车联网的不断推进,汽车早已经不单单只是一款代步的工具,而是成为了一种具有高度科技附加值与智能发展水平的、集信息的收集与传输为一身的数据分析系统,而人们在行车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数据量也是愈发增长。由此而带来的是,人车交互无论是深度亦或者是广度都在不断加深,传统类别的仪表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消费趋势。目前液晶面板主要运用板块为车载GPS、中央控制仪与仪表盘,但不仅仅只是上述车载设备具有对液晶面板的需求,被称作是:“飞行器标配”的HUD(HeadUPDisplay),抬头显示器,近些年在汽车市场的运用更是逐步推进,配备有抬头显示器的车辆,能够直接将挡风玻璃作为信息投影仪来使用,驾驶者无需低头便可以得知车辆实时的运行情况,让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大大提升。而车载液晶屏幕生产高度定制化的特性,也预示着其不易被替代因而较为稳定。从长远来看,车载液晶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本文采编:CY343
下一篇

2019年中国多晶硅产能逐步释放,国产替代的速度逐渐加快「图」

2019年我国多晶硅产能达到45.2万吨,同比2018年增长19.4%,产量约34.2万吨,同比2018年增长32.0%。近年来多晶硅料国产替代的速度逐渐加快,2018年我国多晶硅料进口量开始首次出现下降,2019年在产能没有满负荷释放的前提下,中国多晶硅进口量约为14.4万吨,与2018年基本持平。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