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电动自行车出行安全性 有效提高交通风险防范能力

统计显示,我国电动自行车的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年产量超过3500万辆,均已位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我国自行车保有量约4亿辆,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经接近传统自行车,成为群众中短途交通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电动自行车为方便群众出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普遍欢迎。但一些驾驶人的不规范驾驶行为和习惯也给交通安全带来了一定压力,比如不戴头盔、超速闯红灯等。2016年至2020年我国电动自行车肇事事故连续5年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17.17%,在非机动车品类中占比最高。

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电动自行车在城市短途出行方面优势明显,如果安全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各级政策制定者将会更加重视电动自行车在交通体系中的价值,电动自行车的优势和作用也将得到更好发挥,城市短途交通将会更加高效。

提升电动自行车出行安全性,必须提升群众的出行安全意识。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培训科研总督导张柱庭认为,“电动自行车防预性驾驶”的概念,是一个创新。“开展电动自行车防预性驾驶宣传教育很有必要,能够帮助驾驶人员学习日常驾驶的基本安全知识,有效提高交通风险防范能力。”

与机动车特别是汽车相比,当前,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防护严重不足,面临的交通风险更大,电动自行车急需加强“防预性驾驶”宣传。

从一个数据可以看出预防对于电动自行车出行安全的重要作用。以前,不少人驾驶电动自行车没有戴头盔的习惯。自2020年6月份“一盔一带”政策推广以来,用户佩戴头盔的习惯正在形成,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交通事故死亡率较之前下降了11.7%。

佩戴头盔只是其中一项,还需要从根本上提升民众的安全防护意识。根据对全国近百个城市交警的调研,在日常骑行中仍有80%以上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存在“不主动避让大货车”“横穿马路不减速”等现象,电动自行车防预性驾驶安全意识亟待提升。

减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根本在于预防。针对电动自行车驾驶人的实际骑行场景,提出了“防预性驾驶十原则”,包括骑行前务必检查好车辆装备佩戴头盔,保持专注驾驶,注意交通信号,谨慎路口穿行,保持车距安全跟车,识别车辆“盲区”等,重点强调了大货车“死亡盲区”“鬼探头”等常见的交通事故场景,强调提前做好安全措施和防预动作。

提升电动自行车的出行安全意识,不仅是驾驶人的责任,还需要政府、行业、用户三方共同努力。

政府层面,要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生产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生产超标电动自行车,加强对家用电动自行车销售的监管,严厉打击车辆违法改装、解除限速等现象,加强对电动自行车驾驶人的监管执法力度。企业层面,生产企业须加强车辆硬件安全管理,避免用户随意改装、提升限速等行为。必要时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干预,避免“多人骑行”“不戴头盔”等危险行为。用户层面,要积极遵守交规、拒绝改装,主动学习防预性驾驶知识。

未来城市出行的关键在于立体化出行,电动自行车是更减排、成本更低、更高效的出行方式,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一定会得到大力发展。

本文采编:CY348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农村电动自行车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农村电动自行车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主要包括行业竞争形势及策略、领先企业经营形势分析、投资前景、投资战略研究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