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 用新供给激活新需求

近年来,基于经济发展规律,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政策,着力提高居民收入与消费信心。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中重点关注“新型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减少消费限制”等与居民消费息息相关的重要议题,为改善消费者预期、提振居民消费信心、提高消费能力指明了方向。

促进消费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源头上提升居民收入,实施家庭收入倍增计划;需要优化消费供给,提升居民消费意愿;需要先立后破,扩大有效投资,减少消费限制,激发居民消费潜能。

内生力量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是消费升级的重要动力和基础条件。2023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但居民可支配收入在GDP中占比仍然偏低,与同期发达国家比例普遍超过50%、部分国家甚至超过60%相比还有积极提升空间。为此,2024年“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比前一年的“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表述更加有力。

一方面,促进消费,需要落实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是主要组成,占比达56.2%。提升工资性收入,是加快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抓手。

要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在房地产市场增长趋势缓慢、财富效应下降的大背景下,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是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举措。当前,尤其要重视深化对新的时代条件下各类资本及其作用的认识,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发挥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确保投资者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要合理利用消费券或现金补贴,直接增加居民收入。从发达国家和国内一些城市的实践来看,通过消费券或者现金补贴可以有效激活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促进消费,需要与新型经济形态深度结合,以产业升级带动收入增长。

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产生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催生了许多新就业形态。如果能够更好利用这些新增长点,就有助于稳就业、稳预期、稳信心。

比如,发展高端制造业,一方面可以提升产业工人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带动服务型制造业发展,进而提升企业利润、带动收入增长。

又如,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提升至41.5%,还有约8400万灵活就业劳动者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数字经济为劳动者创造了更具发展潜力、更高附加值的就业机会,也创造了更为多元包容的就业形态,有力扩充了劳动力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大力鼓励、推进和规范数字经济发展,是提高居民收入、提振消费水平的重要抓手。

核心抓手

在稳定就业、提高收入水平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意愿,还离不开持续优化市场供给,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用新供给激活新需求,进而为经济社会发展拓展空间。

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重点强调“新型消费”的重要性,要求“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新型消费不仅仅是提供可以作为消费内容的新产品,实现消费活动的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促进背后作为支撑的新技术、新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要优化消费产品,推动更新式消费。

中国的汽车、家电、家装市场综合体量巨大。截至2023年,汽车保有量约3.4亿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主要品类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其中相当一部分产品使用年限较长、能耗排放较高,有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潜在更新需求进入集中释放期。推动“以旧换新”要建立在消费者自愿基础之上,总体思路是坚持市场为主,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形成“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的有效机制。

新能源汽车是新型消费与产业发展相互融合促进的鲜明案例。它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节能、环保、高性能、价格实惠的出行选择,也促进了芯片、基础软件、关键材料等产业链发展,还衍生出智能驾驶软件、车机融合技术等新型消费类型及相关产业。伴随新能源汽车市场而来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还会进一步带动有效投资与高质量就业,从而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

二要优化消费产品,发展服务型消费。

2013年至2023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从39.7%提升到45.2%。未来一段时期,服务消费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大。

举个例子,凭借“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独特文旅体验,邮轮游正成为消费者个性化度假的新选择。邮轮旅游业是旅游产业、休闲产业和海洋运输产业的交叉集合体:产业链上游可以带动船舶设计、制造和港口建设等产业,中游可以为邮轮运营、船舶运输提供服务载体,下游可以辐射港口服务、旅游观光、后勤保障等。

三要加快政策落地,优化新型消费服务。

优化新型消费服务,重点在于提升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供给。比如,从财政税收支持、法律法规完善等方面,进一步支持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消费增长点,鼓励5G、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的集成创新应用,加快以新技术促进新装备、新设备应用。

同时,可优先投资布局消费带动更强、乘数效应更大的基础设施,在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领域适度超前进行建设,进一步牵引带动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的投资。

长期战略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有必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找到“有潜能的消费”和“有效益的投资”的契合点,实现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比如,在以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居民的消费需求和县域经济的供给能力之间存在较大缺口。在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完善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镇的公共服务等领域,事实上还存在大量投资机会。

又如,在大型城市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房地产等传统领域,也需要合理的投资来满足改善性需求。特别是,一些旅游景点的接待服务、支线航空与中低空域通用航空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这些领域的有效投资,可以填补居民消费需求的空白。

如果说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增加投资是“做加法”,那么减少不合理、不必要的限制性措施就是“做减法”,是“做加法”的效能倍增器。要全面审视既有限制性措施,及时修订乃至废除过时举措。

比如,为了控制尾气排放污染等,一些大城市出台了严格的汽车限购措施。随着新能源汽车以及内燃机清洁燃烧技术发展,汽车污染物排放呈几何级数下降。进一步放宽或解除汽车限购、限行等措施,有助于释放汽车消费需求,并带动汽车修理、美容、配件等大规模配套消费。

同时,还有必要清除消费隐性壁垒,着力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推动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目前,各地对二手机动车的迁入有着不同的限制,客观上造成了跨区流动的不便,抑制了二手车市场这一拥有巨大潜力的消费市场发展。二手车的交易不畅,还或多或少限制了消费者进行新车置换的能力和动力。因此,推动各地清理违规设置的二手车迁入限制、放宽二手车经营条件,不仅将促进二手车市场发展,还将促进新车市场的消费复苏。

总之,消费是观察经济的晴雨表,是支撑经济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为实现2024年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需要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增强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力、拉动力。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1-2026年中国新消费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2021-2026年中国新消费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主要包括行业基建类发展状况及投资潜力、城市评价指数测算与分析、投融资分析及风险预警、趋势预测分析及趋势预测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