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NA“戴帽”后能多产两百倍蛋白质,提供治疗癌症和蛋白质合成异常疾病新思路

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名为“内部帽启动翻译”(ICIT)机制的创新研究。该机制下的仿佛戴着帽子的mRNA可产生200倍以上的蛋白质,为治疗癌症和蛋白质合成异常疾病提供了新思路。该成果为mRNA医学带来了革命性的进展,还揭示了通过长链非编码RNA和mRNA相互作用调控翻译过程的可能性,预示着未来可能产生更多基于此机制的新治疗方法。

资讯39

与传统的线性mRNA相比,环状mRNA因其稳定性和减少炎症反应而被视为新一代mRNA疗法的重要候选者。然而,环状mRNA在体内的翻译效率较低,成为其广泛应用的主要障碍。
研究团队此次将一个内部帽结构引入到环状mRNA中,成功克服了这一挑战。这种结构绕过了对较长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序列的需求,显著提高了蛋白质合成效率。实验结果显示,采用这种方法合成的蛋白质量,比使用IRES序列的环状mRNA高出200倍,并且能够持续较长时间,即使在传统mRNA结构开始降解后依然有效。
为了验证其效果,团队还设计了一种针对肝癌细胞的环状RNA。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显著区分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并在癌细胞中诱导大量特定蛋白质的合成,这为进一步开发无副作用的选择性靶向治疗药物奠定了基础。
这项技术具有巨大潜力,可以用于开发精准医疗方案,包括抗体疗法、基因组编辑和蛋白质替代疗法等。特别是对于由异常蛋白质合成引起的疾病,如杜氏肌营养不良症,这项新技术提供了一种更加稳定和长效的解决方案。此外,ICIT机制能够在单细胞水平上控制蛋白质翻译,为癌症和其他组织特异性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本文采编:CY
下一篇

氢纳米团簇“超流体”现象首获观测

早在1936年,科学家就发现了氦在低温环境下具有“超流体”特性,即氦原子能够无摩擦地穿过非常狭窄的通道。1972年,诺贝尔奖得主、苏联物理学家维塔利·金兹堡预测,液态氢也可能会展示出相似的“超流体”特性。然而,由于氢在零下259摄氏度时会变成固体,因此一直未能直接观察到它的“超流体”特性。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填完联系在线客服

或添加微信

15711089246

即刻发送红包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