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大降价!天猫“618”放出近12万台iPhone15 1小时卖了15亿元
资讯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完成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
2024年6月14日,该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一子级动力系统试车。这是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的首次系统级大型地面试验,标志着该系列运载火箭已全面转入开展大型地面试验研制的快车道。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获极大提升,或对光伏技术产生重要影响
当地时间13日,《科学》杂志封面发表一项来自美国莱斯大学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将甲脒碘基钙钛矿(FAPbI3)合成为超稳定、高品质光伏薄膜的方法。在85℃的温度下,经过1000多个小时运行,FAPbI3太阳能电池的整体效率下降幅度不到3%。
AI助力追踪肠内智能药丸
美国南加州大学科学家开发了一种人工智能(AI)驱动的系统。该系统可跟踪监测肠道疾病的微型器件,帮助高危人群在家中监测胃肠道健康状况,而不必到医院进行侵入性检查。研究成果发表在12日的《细胞报告物质科学》杂志上。
光子芯片上掺铒波导激光器面世,可用于传感、电信、医疗诊断和消费电子领域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研制出有史以来第一个芯片集成的掺铒波导激光器。该激光器性能接近基于光纤的激光器,且将“精确可调波长”与“芯片级光子”两大实用性特点合二为一。
用海藻收集稀土或开辟生物采矿新路
从化石燃料到清洁能源的转型正席卷全球,势不可挡。在这场波澜壮阔的能源革命中,全球对于制造电池、太阳能电池板等绿色技术所需的新矿物资源的争夺愈发激烈。现在,一条绿色的开采道路出现在科学家眼前——用海藻收集稀土。
科学家用AI造出最强铁基超导磁体
英国和日本科学家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成功制造出世界上已知最强的铁基超导磁体。最新研究有望促进新一代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和未来电气化运输技术的发展。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亚洲材料》杂志。
激光修复新法可使材料强度翻倍
俄罗斯研究人员基于激光热机械修复纳米孔和纳米裂纹的物理机制,开发出一种新的激光加工方法,可使航空航天、核能和医疗行业的材料强度提高一倍以上。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新一期《纳米材料》杂志上。
量子物理学突破性进展——希格斯机制获“磁颤”概念全新诠释
新研究的基础是量子场论(QFT)——专注于描述粒子及其在亚原子层面相互作用的概念。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称为“磁颤”的图形工具,它总结了定义QFT的所有信息,从而清晰直观地显示粒子场或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
直接“抓走”空气中的CO2,有办法吗
在全球范围内减少碳排放是紧要和必要的,但温室气体的消除也被认为是实现净零排放、限制气候变化最坏影响的关键所在。科学家表示,捕捉大气中的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最后一公里”,但技术上真的有办法直接从空气中“抓走”二氧化碳(CO2)吗?
厉害了!绝世孤宝有了“数字分身”
将“国宝”曾侯乙尊盘“拆解”又“复原”、文物“全身”拥有100多处焊接点……湖北省博物馆8日对外公布曾侯乙尊盘三维数字化复原视频,这件绝世孤宝从此拥有了数字化“复制件”,其纷繁复杂的结构、举世无双的造型,映射出古人高超的工艺思想和中华文化的卓越成就。
科尔沁沙地:从“一树独绿”到“万树成荫”
通辽市境内有沙地4000多万亩,科尔沁沙地有一半以上位于该市境内,其中科尔沁左翼后旗土地沙化最为严重。通辽市计划依托国家和自治区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力争到2030年全面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近年来,依托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一批生态建设项目持续在科尔沁沙地实施。
首艘国产大邮轮已累计航行37航次,服务超15万人次
首艘国产大邮轮从今年1月1日开启商业首航以来,已累计完成37个航次,服务超15万人次。6月7日爱达·魔都号推出全新夏季文化主题系列活动,为乘客提供一个融合教育与娱乐的海上文化之旅。
今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5万亿元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5万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出口9.95万亿元,增长6.1%;进口7.55万亿元,增长6.4%。
一场技术革命正在上演,谁将“接棒”锂电池?
在澳大利亚雅拉山谷中,一场电池技术革命正悄然上演。这里,钠离子电池为住宅楼和商业企业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迈出可持续电池应用的重要一步。
我国科学家构建目前最大活跃DNA转座子数据集
DNA转座子也称跳跃基因,可被用作基因工程工具。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张勇和王皓毅研究组开展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DNA转座子活性筛选,构建了目前最大的活跃DNA转座子数据集,极大扩展了基于DNA转座子的基因工程工具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