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HIV药物(抗艾滋病药物)行业现状及趋势,已形成寡头垄断格局,市场集中度较高「图」

一、HIV药物(抗艾滋病药物)行业概况

1、定义及分类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HIV(人体免疫缺陷病毒)在病毒分类学上属于反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抗HIV药物可分为六大类,数十种药物已上市。为延长感染者预期寿命、提高感染者生活水平,抗病毒治疗药物和方案不断发展。目前抗反转录病毒共有6大类,分别为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CCR5拮抗剂、融合抑制剂。不同种类的抗HIV药物作用于逆转录过程的不同靶点,实现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病毒变异、重建免疫功能。

抗HIV药物行业分类

2、发展历程

1987年,首个艾滋病治疗药物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齐多夫定在美国获批上市,开启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新纪元;1994年,双核苷类药物方案被应用于艾滋病的治疗;1996年,联合抗病毒方案(鸡尾酒疗法)问世,可最大限度抑制病毒复制。

抗HIV治疗方案发展历程

二、HIV药物(抗艾滋病药物)行业相关政策

我国自2004年开始正式施行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针对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大量患者藉此途径得以接受正规治疗,有利于艾滋病防治、治疗知识的快速推广,使得我国HIV感染患者的疾病知情率、治疗率迅速提升。

HIV药物行业相关政策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HIV药物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三、HIV药物(抗艾滋病药物)行业现状

1、全球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新型艾滋病毒治疗药物的研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年来, 创新型艾滋病毒治疗药物为全球HIV药品市场贡献了亮眼的营收,不断打开抗HIV市场规模的想象空间。数据显示,全球HIV药物市场由2018年的353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43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07%。预计2025年将达到484美元。

2018-2025年全球HIV药物市场规模及增速

2、中国

近年来,国内HIV感染者持续增加,防控形势严峻。过去国内HIV药物多为免费或低价药物,随着比克恩丙诺国内上市后快速放量,国内HIV市场迎来快速增长。中国的HIV药物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3.05亿美元增加到2023年的6.36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88%。预计至2025年,中国HIV药物市场将突破10亿美元。从细分市场来看,2023年免费药物和自费药物市场依次占比42.72%、57.28%。

2018-2025年中国HIV药物市场规模及结构

四、HIV药物(抗艾滋病药物)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抗HIV病毒药物市场已形成寡头垄断格局,集中度较高,其中吉利德公司凭借多款口服药物占据主导地位。经过多年的推陈出新,吉利德已坐拥Biktarvy、Viread、Emtriva、Truvada、Descovy、Odefsey、Genvoya、Stribild等十余款抗HIV治疗药物,艾滋病板块的收入甚至成为了吉利德营收主力,2023年吉利德占我国HIV药物市场份额达到69.3%。排名第二的为GSK,旗下有多伟托、绥美凯和特威凯等产品。此外,国产厂家前沿生物、艾迪药业市场份额虽不足10%,但仍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2023年中国HIV药物市场竞争格局

五、HIV药物(抗艾滋病药物)行业趋势

从最新《WHO艾滋病用药指南》来看,在艾滋病仍然不能治愈的背景下,ART疗法成为艾滋病治疗的主要方案,其核心是以2种NRTIs类骨干药物联合第三类药物治疗,该治疗方案中,病人依从性对艾滋病治疗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内外艾滋病药物研发主要针对ART疗法中不同类型的药物进行研发,主要有以下几种趋势:

1、复方制剂

ART疗法的依从性是治疗效果的决定因素,而服用方便、服用次数少的用药方案在患者依从性方面有着关键作用。国际上越来越多采用具有固定剂量的复方单片制剂来减少患者的药片负担,进而保证患者依从性,以此提高ART效果。

2、高效、低毒药物的开发

由于艾滋病患者需要终身服药,高疗效、低副作用的药物是艾滋病用药方案的首选。高疗效,低耐药率、低副作用药物成为国内外药物的研发目标。从已经上市的艾滋病治疗药物来看,部分新药上市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用药选择,如多替拉韦钠、阿兹夫定、艾诺韦林等;部分新药替代了原有药物,如治疗方案中NRTIs类的去羟肌苷(ddI)和司他夫定(d4T)由于副作用因素,逐步被替诺福韦(TDF)和拉米夫定(3TC)替换;部分开发更适合艾滋病患者的剂型,如方案中如NRTIs类药物依非韦伦在使用过程中逐步由600mg剂量调整为400mg剂量。

3、长效治疗药物

目前ART疗法的主要药物均需要每天服药,长效治疗药物可以减少给药次数,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国内外已有此类药物获得批准上市,如卡博特韦/利匹韦林、来那卡帕韦、艾博韦泰等,上述药物均为注射给药。注射药物仍需解决给药途径和流程的问题。

4、预防药物开发

疾病预防大于治疗,在艾滋病暴露前或暴露后,按要求服用相应预防药物,可有效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从国内外艾滋病药物上市及研发情况来看,有多款艾滋病预防药物上市或正处于研发过程中,如拉米夫定替诺福韦、恩曲他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丙酚替诺福韦、卡博特韦等。上述药物既可以作为治疗用药,也能够有效用于暴露前或暴露后预防。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HIV药物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HIV药物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本文采编:CY349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HIV药物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25-2031年中国HIV药物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主要包括行业生产厂商竞争力分析 、竞争格局分析、投资机遇及潜力分析、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