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圆柱电池产业概述
圆柱电池是一种外形呈圆柱形的密闭式二次电池,其结构通常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壳体(一般为金属材质,如钢壳或铝壳)及顶部的电极端子组成。圆柱形设计使其具备结构稳定、能量密度较高、标准化程度高、生产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电动汽车、储能等领域。
二、圆柱电池行业发展相关政策
圆柱电池行业发展得到了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有力政策支持。国家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发布国家标准等,鼓励技术攻关,强化安全管理,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地方政府则积极推动关键材料技术突破,如昆明等地出台政策支持正极、负极等材料研发,助力圆柱电池加速量产与应用,这些政策为行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圆柱电池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三、圆柱电池行业产业链
1、圆柱电池行业产业链结构图
圆柱电池产业链上下游联系紧密。上游为中游提供原材料和设备,决定电池性能与成本;中游生产电池,其技术水平和产能影响行业发展规模;下游应用领域的需求变化,引导中上游企业的研发与生产方向,三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圆柱电池行业发展。
2、圆柱电池行业下游应用分析
从当前市场状况来看,2024年,电动汽车、电动工具与3C领域依旧是全球圆柱电池出货的主力市场,占比分别为54%、13.4%和7.9%。不过,相较于2023年,电动汽车与3C领域的占比有所收缩。与此同时,电动工具、轻型动力、便携式储能、家庭储能等领域的圆柱电池市场份额显著上扬。
四、全球圆柱电池行业现状分析
1、全球圆柱电池行业出货量
2024年全球圆柱电池出货量达到128.2亿只,相比2023年,出货量实现3.6%的同比增长,展现出行业较强的韧性。这一增长态势,既得益于电动工具、储能等新兴领域需求的持续释放,也离不开大圆柱电池技术迭代带来的市场活力,为全球圆柱电池产业在调整期注入了稳定发展的动力。
2、全球圆柱电池行业出货结构
从全球圆柱电池电芯型号出货情况来看,按出货只数统计,18系列与21系列圆柱电池在2024年依旧主导市场,占比分别为52%与43%。然而,相较于2023年,这两个系列的占比分别下滑了2%和1.5%。与此同时,30-34系列、40系列、60系列等大圆柱电池的市场份额正逐步攀升。
五、中国圆柱电池行业现状分析
1、中国圆柱电池行业出货量
2024年,受特斯拉策略调整等因素影响,松下、LGES等海外企业圆柱电池出货量显著下滑。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出货量大幅上扬,江苏天鹏等增速惊人。此消彼长之下,中国在全球圆柱市场的份额,从2023年的29.3%跃升至2024年的43.6%。
2、中国圆柱电池行业出货结构
2024年中国圆柱锂电池中,30系列大圆柱电池出货量在圆柱锂电池出货总量中占比38.7%,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型号中,32140型号占比11.1%,40135型号占比8.8%,60系列型号占比6.8%,33200型号占比6.0%。
六、圆柱电池行业竞争格局
从企业竞争格局看,全球市场中,LGES、松下和三星SDI合计市场份额超50%,暂居前列。但2024年中国企业份额从2023年的29.3%提升至43.6%,增速迅猛。如亿纬锂能在全球18650型号圆柱锂离子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一,在三元圆柱电池出货量方面表现也突出。中国企业凭借成本优势、技术追赶及对新兴市场的开拓,正逐步缩小与日韩企业差距,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七、圆柱电池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大圆柱电池成为行业焦点,其凭借高能量密度、出色快充性能、良好热稳定性及潜在成本优势,吸引众多企业布局。如宝马采用大圆柱电池,推动其在中高端乘用车市场的应用。同时,圆柱电池材料体系也在不断升级,高容量体系向高镍三元+硅碳体系发展,高安全长循环场景向磷酸铁锂+人造石墨发展。随着企业持续研发,全极耳+大圆柱技术将逐渐成熟,从产品导入期切换到市场应用期,推动行业技术水平整体提升。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圆柱电池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圆柱电池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