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目标基金发展背景及前景展望,能有效改善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图」

一、养老目标基金行业定义及优势分析

养老目标基金是指以追求养老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为目的,鼓励投资人长期持有,采用成熟的资产配置策略,合理控制投资组合波动风险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养老目标基金的推出对于改善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有重要意义。

2018年8月6日证监会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国内基金公司获准发行养老目标基金,为个人养老投资提供了新的产品选择。目前基金公司可提供的相关产品包括目标日期基金和目标风险基金。

养老目标基金的主要类型对比

养老目标基金的主要类型对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养老目标基金的批量发行,公募基金正迈入养老第三支柱投资领域,有望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养老目标基金主要有权益资产投资管理优势、运作公开透明优势及投资灵活性更高等优势。

养老目标基金的主要优势分析

养老目标基金的主要优势分析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结构分析

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国家基本养老、企业补充养老和个人补充养老相结合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在中国的养老金储备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养老储备基金占比为83%,人社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9.67亿人。以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为主的第二支柱和由个人储蓄型商业养老保险构成的第三支柱仅占17%。而在美国,第一支柱仅占10%左右,中国政府承担了居民养老的绝大多数责任,同时也极大地加重了财政负担。

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结构

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结构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第三支柱是该体系中富有效率的部分,根据OECD统计,北美地区第三支柱发展较好,养老金结余相对充足,加拿大、美国的养老金规模均超过本国GDP的140%,而欧洲地区主要依靠基本养老金,德国、法国的养老金结余不足本国GDP的10%。

伴随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完善养老金体系的建设,既有利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又能够满足个人养老的需求。从海外经验看,个人养老应该在养老体系中承担更重要的责任,我国亟待建立以个人养老金账户为核心的第三支柱体系。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养老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三、养老目标基金发展概况及前景

2018年3月证监会正式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后5个月,首批养老目标基金终于面世。2018年8月,华夏、南方、广发、富国、嘉实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共14支养老目标基金正式获得证监会发行批文,在完成必要程序和准备工作后,这14支养老目标基金将很快进入正式发行阶段。

首批14只养老目标基金概况

首批14只养老目标基金概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年来,监管部门陆续出台支持养老金体系市场化的政策文件,从推动职业年金入市、个人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落地到公募养老目标基金的发行运作,我国养老金体系各支柱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

与社会养老体系仍面临不均衡、不充分等问题相对应的,是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龄社会是指65岁以及以上的占总人口的大于7%,当这个比例大于14%叫做严重的老龄化,如果大于20%或者是25%,叫做超老龄化。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7.0%,2010年又上升为8.87%;2018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1.9%,预计到2050年老龄化程度将达到36.5%。

2017-205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及占比走势

2017-205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及占比走势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8年年4月12日,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其中明确,1年的试点期结束后(2019年5月1日),将根据试点情况,有序扩大参与的金融机构和产品范围,将公募基金等产品纳入个人商业养老账户投资范围。

养老目标基金采用多元资产配置策略、严格控制回撤、规范投资运作,能够为个人养老投资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可有效满足居民养老资金保值增值的需求。养老目标基金阵容逐渐壮大的同时,监管层也在稳步推进一系列有助于长期投资的举措。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出版的《2020-2025年中国养老产业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本文采编:CY327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养老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养老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主要包括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投资前景、投资战略与客户策略分析、研究结论及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