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综述
教辅资料是指与教科书配套,供学生使用的各种学习辅导、考试辅导等出版物,包括:教科书同步练习类出版物,寒暑假作业类出版物,中小学习题、试卷类出版物,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供中小学生使用的学习、考试辅导类出版物。其产品形态包括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
教辅资料分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行业背景
1、政策环境
1990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对图书行业策划、出版、印刷、发行、销售各个环节进行规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2015年政府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中小学教辅资料必须符合依法批准的出版服务范围,制定了行业规范。政策的鼓励、完善的法律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护航行业稳定发展。
教辅资料行业相关政策梳理
资料来源:政府公开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社会环境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入学的人数逐年增长,据国家统计据统计,中国普通本专科人数从2016年的2695.8万人增长至2023年3786万人,复合增长率2.89%。一方面逐年增长的入学人数扩大了教辅资料的应用市场,另一方面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也在逐年攀升,对于教辅资料的使用更加频繁和多样,为教辅资料行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2016-2021年中国普通本专科人数及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教辅资料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三、产业链
教辅资料行业产业链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上游环境为作者或策划人书写好教辅资料,中游环境为纸质制造业将适合印刷的纸张交付给印刷业印刷后出版,再通过发行业发行,下游环节为通过各个销售渠道或媒介传递到消费者手上。
教辅资料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行业发展现状
1、零售规模
据统计,2018年到2021年中国教辅出版行业零售规模规模逐年攀升,2021年达904.81亿元。2022年后市场规模开始有所下降,相对于2021年减少了6.1%。2023年我国教辅出版零售规模为834.75亿元,同比下降1.7%。
2018-2023年中国教辅出版行业零售规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销量
据统计,我国教辅材料零售情况由2018年的54.49亿册上涨至2021年的63.03亿册后开始下降,2023年我国教辅材料销量为54.25亿册,同比减少4.35%。
2018-2023年中国教辅材料零售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细分市场
2020年教材教辅、中小学课本及教参、少儿读物、大中专教材以及其他分别实现销售额442、303、52、31、43亿元,分别占文化教育类图书的比重50.7%、34.8%、6.0%、3.5%、5.0%,分别占整体图书销售市场的比重41.1%、28.2%、4.9%、2.9%、4.0%。
2020年中国教辅资料销售额细分市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五、竞争格局
1、竞争格局
教辅市场竞争激烈,国家、省市级出版企业占主导地位。目前我国教辅教材出版市场格局主要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由城市传媒、长江传媒、凤凰传媒等国家、省市级的出版集团组成。第二梯队由世纪天鸿、世纪金榜、金太阳教育拥有专属核心产品的规模较大的民营出版企业组成。第三梯队则是由智慧流、书链等产业链不完整或规模相对较小的出版社组成。
教辅出版社竞争格局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重点企业分析
据凤凰传媒公司财报显示,2017年至2019年营业收入逐年增长,从111亿元增长至126亿元,2020受疫情冲击,营业收入降低至121亿元,2021年有所回升营业收入为125亿元,2023年营收来到了136.45亿元。2017-2023年凤凰传媒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3.5%。
2017-2023年凤凰传媒营业收入及变动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六、中国教辅资料行业趋势分析
教辅资料的核心目标群体为在校学生,属于刚需产品,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在国内依然靠高考制度选拔人才的模式下,预测未来国内对教辅资料的需求还会持续旺盛。对于教辅资料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为在校学生的数量,在如今社会,义务教育的普及以及升学率的提高,对于教辅资料需求也将逐年提升,另一方面,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也将进一步提高对教辅资料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教辅资料技术得到突破,再加上疫情对于线上教育的助推,数字化教辅资料得到了推广。数字化教辅资料的优势有三点,其一;学习终端的便携性、多样性;其二:学习资源的多样化、多元化;其二:支持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使得数字化教辅资料得到很多人的追捧,在未来,数字化教辅资料将进一步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