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国建筑设计发展驱动因素分析及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在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腾笼换鸟”,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基本建设投资方向发生变化, 巨量投资从房地产项目转移至互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自2010年开始的货币紧缩政策、银行普遍收紧的个人购房贷款、拆迁引起的住房需求减小、自住性住房需求增速减缓、反腐力度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加大、预期转变引起投资投机需求大幅回吐,各种原因导致房地产市场在2014年断崖式转冷,对建筑设计行业的直接影响就是设计收费难度加大,设计周期延缓,“产能过剩”之下市场竞争白热化,企业收入减少,整体效益下滑。建筑设计企业的市场规模从顶峰2014年的6134亿迅速萎缩33%至2015年的4109亿。

    不少观点看空建筑设计行业的未来,但恰恰相反,我们认为现在是建筑设计行业最好的年代。新建建筑设计和存量建筑改造是建筑设计的主要业务来源,建筑设计作为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性较强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大小是行业的引擎转速的指针。2006~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随着城镇化、PPP、“一带一路”的持续发酵,能源、交通、水利、节能环保、新农村建设、工业化建造、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棚户区改造、既有建筑改造、城市更新、城市设计、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慧城市等新的投资热点层出不穷。多重因素导致固定领域的投资持续扩大,投资总额增速开始触底反弹,建筑设计行业广收宏观政策福利,2016年已摆脱市场萎缩的阴影,预估市场规模同比增加10%,至4500亿元。

2009-2016年设计市场规模

    “十三五”规划提出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意味着2016-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需保持在6.5%以上。2017年已是“十三五”规划第二年,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传统“三驾马车”中居民消费和净出口增长力度不足,投资还需承担拉动经济增长的重担。

    建筑行业作为投资领域的排头兵,无疑将继续在国民经济提质增速中扮演重要角色。3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2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1.6%,连续7个月站上50荣枯线,且发展趋势持续向好。

制造业PMI指数(经季节调整)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在解读2月制造业PMI中指出,建筑业继续处于高位景气区间。受春节假日和冬季低温的影响,1、2月份企业开工率相对较低,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两个月回落,本月降至60.1%,但仍保持在高位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5.8%,比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表明企业对未来市场预期较为乐观,建筑业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纵观2017年窗口下的建筑行业,需求端政策支持强劲、供给端多重技术革新提振且前期去库存效果显著。多方有利因素将促成建筑行业在年内爆发出一轮小高潮。同时,供给端技术革新更多偏向作为建筑行业先锋的设计板块,可以预见建筑设计板块的这一窗口期内的表现将在时间和增幅上双双领先建筑行业平均水平。

    与发达国家超过70%的城镇化率相比,2015 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6%,城镇人口数量7.7亿人,仍处于城镇化率快速提升的阶段。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要达到60%左右,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动住宅、医疗、学校、商业综合体等建设需求大幅增加,为建筑设计行业带来强劲利好。

中国历年城镇化率

    一、PPP推动国内新建工程量持续向好

    2013年以来,财政部统筹推进PPP改革,政策密集落地,经过近3年的探索实践,PPP已成为地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抓手。2016年,国务院联合多部委密集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推进PPP项目落地实施。

    2016年初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正式启动运行。根据项目库第五期季报: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国入库项目,共计11,260个,投资额13.5万亿元。其中,已签约落地1,351个,投资额2.2万亿元,落地率从2016年初的19.6%升至年末的31.6%。全国入库项目和落地项目均呈逐月持续稳步上升态势。行业方面,363个落地示范项目中,市政工程、交通运输、城镇综合开发领跑项目库,项目数和投资额均居前3名。

截至12月末入库项目数行业分布(个)

截至12月末入库项目投资额行业分布(亿元)

    2016年来,PPP入库项目规模稳步上升,自年初的6,997个项目,8.1万亿元,增长至年末的11,260个项目,13.5万亿元,项目数及投资额都有大幅提高,分别增长61%、66%,并按月呈持续稳步上升的状态。

各阶段入库项目数月度变化(个)

各阶段入库项目投资额月度变化(万亿元)

    2017年以来,PPP领域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发改委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后,PPP资产证券化热潮开启。2月14日,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固安九通基业公用事业有限公司、三浦威特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分别拟通过合格证券公司或基金子公司设立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进行融资,国内首个园区PPP资产证券化启动。

    3月1日,由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CPPPC)、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PPP资产交易和管理平台,以解决当前PPP项目面临的社会资本准入门槛高、信息不对称、资金成本高、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共同推进PPP事业发展,是PPP模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后,通过顶层设计对行业服务体系优化的最新探索。

    PPP项目投资数和投资额稳步上升,基建项目占据主导地位。2017年,PPP领域仍将是投资热点领域。一方面,政府从托底经济、推进供给侧改革、最大化财政资金投资效率等多角度出发,将持续保持对PPP领域极大的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另一方面,市场资金面仍处于流动性宽松与资产荒的错配矛盾下,对政府背书的PPP领域将保持青睐。

    PPP项目将在2017年持续带动包括建筑设计在内的建筑行业发展。作为在新建工程产业链内的上游行业,PPP项目的热度将第一时间传导至建筑设计板块。

    二、“一带一路”开拓国际新建工程订单

    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及东南亚期间,相继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两者合起来简称“一带一路”。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一带一路”首次被写入党的重大决定,提出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一带一路”成为国家级顶级战略;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纲领性文件面世。

    “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贯通东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及至欧洲部分区域,沿线绝大多数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沿线共有65个国家参与进来,涉及总人口45亿,GDP总量达到22万亿美元。

“一带一路”示意图

    根据“一带一路”走向,中国将与沿路“一带一路”国家一起,积极规划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六大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支柱、“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和骨架,将沿线发展中国家列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优先对象,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落到了实处。

“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示意图

    据商务部统计,2016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8158份,同比增长36%,新签合同额1260.3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比重由44.1%增长到51.6%;完成营业额759.7亿美元,同比增长9.7%,占同期对外总营业额的比重由45%增长到47.7%。“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开园、印尼雅万铁路顺利开工、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重启建设等项目的顺利推进,不仅提振了中国企业投资信心和底气,还增强了合作对象国吸引中国投资的热情和意愿。

沿线国家对外承包工程累计新签合同额

沿线国家累计新签合同额占整体对外比重

    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力推制造业回归美国本土,带动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贸易保护主义必将促使全球各经济体,特别是原本以来国际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国家,被迫将重心转移至国内基础建设。配合“一带一路”政策支持,基建板块或将引来“走出去”的良好国际环境。

    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宣布,今年5月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是今年我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高规格会议彰显政府高层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决心,必将对中国基建项目走出国门带来更多实质性的推动。海外新建工程有望在2017年迎来大发展。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2024-2030年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主要包括企业市场开发策略分析、人才管理与科技创新策略、企业竞争力提升策略分析、标杆企业经营案例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