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行业具体目标预测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引导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近几年来,我国实体经济陷入了衰退期,整体向下的局面仍旧在持续;与此同时,我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人口红利也已经基本消失,经济增长的动力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适时地提出了智能制造的战略目标。国务院也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标志着我国的工业化正式向智能化进行转型。此次《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进一步举措,为我国机器人产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1-2014年世界主要国家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台)
2010-2014年工业机器人密度(台/万人)
  经过近几年来的发展,我国机器人产业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同比增长21.7%;进入到2016年后,机器人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一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497台,同比增长19.9%;此外,中国机器人联盟统计的数据也显示,2015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共生产销售22257台,同比增长31.3%,国产自主品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旧有着巨大的差距。
  鉴于我国机器人产业中目前仍旧面临这相当多的问题,《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市场主导、创新驱动、强化基础、质量为先”的原则,提出我国机器人产业在“十三五”时期要实现“两突破”、“三提升”,即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
  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其中六轴及以上机器人达到5万台以上,机器人密度达到150以上;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在助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培育3家以上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具体目标
目标
具体标准
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在助老助残、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小批量生产及应用。培育3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
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工业机器人速度、载荷、精度、自重比等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达到8万小时;医疗健康、家庭服务、反恐防暴、救灾救援、科学研究等领域的服
务机器人技术水平接近国际水平。新一代机器人技术取得突破,智能机器人实现创新应用。
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
机器人用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器的性能、精度、可靠性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在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中实现批量应用,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
集成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完成30个以上典型领域机器人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并形成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实现机器人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化应用,机器人密度达到150以上。
  同时,此次规划还要求行业在重大标志性的产品中率先取得突破,并最终完成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双臂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和重载AGV等十大标志性产品的自主化生产,并整体达到较高的水平。
本文采编:CY327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主要包括应用领域分析、制造技术分析、重点企业分析、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