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国跨境物流行业现状及相关扶持政策分析

  1、外贸增长超预期,跨境电商或提速
  2017 年1-5 月,我国外贸经济形势回暖,进出口贸易额较2016 年同期出现明显增长,其中进口贸易额增速尤为显著。5 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35 万亿元,增长18.3%。其中,出口1.32 万亿元,增长15.5%;进口1.03 万亿元,增长22.1%。5 月进出口双双超预期,贸易顺差连续三个月环比上升。根据数据,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6.3 万亿,且预计未来两年市场增速可以维持在15%以上。跨境电商行业发展与竞争的一个核心要素则是物流,近5 年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也给传统跨境物流行业带来生机和动力,电商巨头开始自建跨境物流,同时出现了综合跨境物流服务商。
2008-2020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及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
2008-2020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及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
  跨境电商以出口B2B 模式起步,出口B2B 是目前跨境电商的主要市场,已经趋于成熟,跨境进口电商占比和跨境B2C 电商占比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看好进口B2C 电商行业的发展态势。跨境进口电商市场占比自2011 年的8.8%提升至2016上半年的19.6%;跨境零售电商占比自2011 年的10.3%提升至2016 年的17.1%。
2011-2016 年我国跨境电扇B2B 和零售占比
2011-2016 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占比
  2、各部门持续加大跨境物流支持力度
  2017 年3 月9 日,商务部会同13 部门共同印发《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从邮政快递和国际货物代理两方面明确支持和推进我国跨境物流的发展和完善。
  就邮政快递来说,《规划》指出推进快递市场对外开放,明确了建设国际快件转运中心和海外仓、邮政开展国际小包、国际航空快件中转集拼业务、快递企业国际服务网络的建设四大方面的支持政策。
《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邮政快递支持政策
  政策支持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我国快递的国际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有利于我国邮政快递发展与跨境电商发展形成协同效应。首先,政策的支持将有助我国本土邮政、快递企业打造联通亚太、辐射全球的航空快递货运枢纽,构建联通国际的邮政快递服务网络,国际邮政快递服务通达范围更广,速度更快,从而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快实现国际市场份额的稳步提升,打破国际快递被发达国家垄断的局面。其次,本土邮政、快递企业跨境寄递服务的发展与完善将于我国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形成联动效应, 一方面跨境电商的发展为我国邮政快递跨境物流业务提供足够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国邮政快递跨境物流的发展可以方便本土跨境电商企业且帮助跨境电商降低物流成本。
  就国际货物代理来说,《规划》指出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行业统计制度和诚信体系建设,支持行业标准建设和宣贯协同推进。明确了提高传统货代业务的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发展海铁联运、多式联运、拓展传统货代高端专业的国际物流、提升传统货代国际化经营水平四大方面的支持政策。
《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国际货物代理支持政策
  政策的支持有望提高我国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集中度以及国际市场份额。商务部对国际货代的政策支持将有助于我国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形成国家化运营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支持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国际货代物流企业,培育发展一批功能完善、网络体系完备、专业物流突出的区域性大中型货运代理服务商。
  海外仓是我国跨境进出口电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标配。2017 年3 月5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跨境电商”作为政府工作重点被格外提出来,同时被提及的还有“海外仓”,明确指出支持企业建设一批出口产品“海外仓”,促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2017 年年初,商务部印发的《对外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促进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鼓励设立海外仓储,推进B2B 业务创新发展。海外仓作为出口电商的收货地仓储,是其提升物流时效和物流服务、实现本土化服务必不可少的装备;作为进口电商的发货地仓储,是直邮模式运营下必不可少的集货仓和中转仓。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超过200 家企业在境外设立了海外仓,数量超过500 个。
  3、政策监管松绑,保税、直邮物流模式互补发展
  “48 税改”迎来一周年之际,2017 年3 月17 日,商务部表示,为促进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平稳健康发展,经国务院批准,现阶段保持跨境电商零售监管模式总体稳定,对跨境零售进口商品暂按照“个人物品”监管,新政自2018 年1 月1 日开始实施,行业迎来政策红利。
  “48 税改”以来,一直不明朗的监管政策终于落地,暂按照“个人物品”监管意味着进口电商保税商品“一线”进区时不需要按货物核验通关单,利好整个零售进口电商行业,特别是无法提供通关单的大部分中小进口电商。我们预计短期3 年内,跨境零售进口行业将不再面临“通关单”监管政策的威胁和限制(2016 年“48新政”提出进口电商保税商品“一线”进区时需按货物核验通关单的监管政策,之后宣布该监管政策延长至2017 年年底实施)。
  “48 税改”以及这次的3 月监管新政可以说是政府制定的相对合理的跨境零售进口电商政策。2016 年“48 税改”是“定税制”,明确了跨境零售进口电商的税制和合法地位,减少跨境电商与一般贸易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平衡了进口电商和一般进口贸易的不平等竞争;2017 年3 月新政是“定标准”,明确了监管标准,表明了政府支持跨境零售进口电商有序、透明、阳光和高效发展的思路。
  未来跨境进口零售电商行业集中度将继续提高,且保持高速增长。自去年宣布“四八新政”至今,大量中小进口电商已经被淘汰出局,未来几年在政策监管明确松绑以及多头竞争的背景下,跨境进口电商行业将继续整合,市场竞争以及消费升级将促使进口电商平台主动提升商品质量,形成“自律”的市场监管机制。在新监管政策的支持下,我们预计跨境进口电商行业在未来3 年内可以维持25%~30%的高速增长,跨境进口行业的快速发展将直接带动跨境物流的发展。
传统外贸、保税模式跨境电商与直邮模式跨境电商税负比较
品类
一般进口货物
税负
保税模式税负
直邮模
式税负
(50 元
免征额)
优惠
税率
普通
税率
优惠关税
普通关税
单笔交
易2000
元以下
单笔交
易2000
元以上
单笔交
易2000
元以下
单笔交
易2000
元以上
食品饮料——以加
味、加糖或其他甜
质的水为例
40.4%
134%
11.9%
40.4%
11.9%
134%
15%
化妆品
83.9%
318%
47%
83.8%
47%
318%
60%
金银首饰——以铂
金制品为例
66.3%
183%
16.2%
66.3%
16.2%
183%
60%
手表——以机械手
表为例
29.9%
134%
11.9%
29.9%
11.9%
134%
30%
服饰——以棉质羽
绒服为例
35.7%
122%
11.9%
35.7%
11.9%
122%
30%
  就跨境电商物流模式发展趋势来看,未来跨境进口电商物流将仍然维持保税模式和直邮模式相结合的方式。从税负成本上分析,根据我们测算的一般贸易、保税模式下的跨境电商以及直邮模式下的跨境电商三种情况的进口税负结果,可发现“48 税改”后直邮模式和保税模式下的电商税负相较一般贸易的税收仍然具有一定优势,其中直邮模式和保税模式根据进口单笔交易的价格不同其税收优势也在变化,整体上来说,低价位商品以及2000 元以上的高价位商品在直邮模式下税负较低,其他情况下保税模式的税负较低。从物流效率上来说,直邮模式不需要许可批件、注册、备案,可直接通关,但物流时间较长且成本较高,比较适合价值较高的非标品,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保税模式物流时间短且成本低,对库存管理要求较高,适合高频次、数量大、价值低的标准品。的未来将仍然以直邮模式和保税模式相结合为主,因此存在从以标品为主向以长尾非标品为核心转换,可以满足现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4、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助力跨境电商
  7 月1 日起,海关总署推进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实现进口领域全覆盖,即全国口岸所有运输方式进口的商品,适用“一次申报、分步处臵”通关作业流程和企业自报自缴税款、海关对税收征管要素审核后臵等改革举措。全国海关设立风险防控中心和税收征管中心,实现全国海关风险防控、税收征管等关键业务集中、统一、智能处臵。对所有外贸企业而言,无论在哪里通关,全国海关都是同一执法口径和监管标准,并提供统一的通关便利待遇。通关一体化改革打破了关区之间的藩篱,全国海关形成一个监管执法协作整体,通过风险防控中心、税收征管中心集中处臵关键业务,实现“全国海关是一关”。除此之外,海关大力推进“互联网+海关”建设,正在打造一体化网上办事平台,推进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海关服务新模式。这些将大大助力跨境电商。
  随着欧美经济改善,外需持续向好,消费推动内需增强,进出口短期有望延续改善。根据广州、杭州、厦门、郑州等地公布的跨境电商数据来看,货值不断提高,占比持续提升,平台逐步完善,跨境电商物流发展值得关注。
本文采编:CY317

推荐报告

2023-2029年中国跨境物流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2023-2029年中国跨境物流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主要包括行业重点领先企业经营状况及前景规划分析、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投资方向与风险分析、市场策略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