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老年人口加剧,未来服务机器人行业市场空间巨大【图】

  一、服务机器人行业概述
  服务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很广,主要从事维护保养、修理、运输、清洗、保安、救援、监护等工作。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经过几年的搜集整理,给了服务机器人一个初步的定义:服务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能完成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服务工作,但不包括从事生产的设备。这里,我们把其它一些贴近人们生活的机器人也列入其中。
服务机器人主要分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服务机器人行业的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企业是指生产各种服务机器人所需零部件的零部件供应商或材料供应商。其中,主要零部件包括电子元器件、电机、电池、微处理器、传感器等,归属于标准零部件、电子设备以及电子元器件等。中游制造环节包括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以及公共服务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产业的下游则主要是通过商超、品牌专卖店、电商环节等渠道到达最终消费者。
服务机器人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机器人行业现状
  2017年底,我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6亿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因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逐渐降低,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护理将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负担,需要一大批护理机器人提供诸如取物、喂饭、翻书等服务,帮助、照顾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日常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从而减少整个社会对护理人员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2012-2017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火热,各方面技术持续进化,人们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2017年中国服务机人市场规模达96.6亿元,同比增长32.51%。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最佳载体,服务机器人也继续向医疗、物流,餐饮、客服等多个行业持续渗透。预计2018-2019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分别为122、15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7%、29% 。
2015-2019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及预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人们购买力的逐渐提升,以及80/90一代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军,国内居民对服务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的需求明显增强。与此同时,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快节奏的生活导致人们家务劳作时间减少,对家务机器人的刚性需求也随之显现。2017年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销量已经超过200万台,同比增长40%左右。技术进步使得服务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迅速提高,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家居智能化的需求。
2012-2017年国内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销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机遇
  (1)人们生活需要
  首先是老龄化社会和残疾人服务对服务机器人的市场需求。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将成为中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此外,我国残疾人占总人口比重位居全世界较高国家之列。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护理将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负担,需要一大批服务机器人提供诸如取物、喂饭、翻书等服务,帮助、照顾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日常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从而减少整个社会对护理人员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2)政策利好,国家层面重视机器人产业
从政策层面来讲,国家政策性将有效促进带动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发展。2016年上半年,《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 2020年)》的发布,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描绘出了清晰的蓝图; 2016年8月8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通知中,提到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成为“十三五”重大工程之一。2016年9月23日,工信部发布《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提出提升智能服务机器人有效供给,加强智能服务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推动智能服务机器人行业智能化提升。2017年8月1日,科技部发布《“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国制造2025》等规划提供了详细指导。
  (3)资本利好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目前服务机器人行业正处于探索期,市场发展较快,厂商从不同角度切入市场,产业链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在部分任务相对简单、存在刚需的商用场景,投资热度居高不下。资本的推动将是服务机器人市场得以快速成长和长期发展的有力支撑。
  (4)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雾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种重要的智能硬件,随着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智能语音等多种智能算法技术的进步,机器人行业也将实现飞速的发展。服务机器人是技术驱动型产品,其发展不仅基于当前较为成熟的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还依赖于传感器、物联网、霉计算、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新兴前沿技术的突破,这些技术的发展将推动机器人感知、认知能力的优化提升以及分析、决策能力的形成。短期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于制造业中自动化与柔性化生产的推行,从而促进工业机器人在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广泛应用;长期来看,未来人工智能最大的应用市场将出现在在服务机器人领域,面对远比当前工业生产复杂的环境,服务机器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要求更高更全面,市场空间更加巨大。
  四、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1)专业级服务机器人继续向各行各业渗透,并在部分行业率先实现爆发和普及;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产业形态将日益丰富,功能会逐渐整合服务机器人在商用各个行业中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医疗、金融、仓储/物流、客服/餐饮等领域中专业服务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是现阶段的发展热点。其中,仓储机器人由于任务容易系统化和量化,所以会率先实现爆发和普及;客服、迎宾、餐饮等场景对机器人技术要求较低,目前语音交互、环境感知、激光雷达等软硬件技术已经基本满足这些场景的需求,随着机器人实现量产、成本和价格下降,可以较快实现规模化机器换人;无人驾驶作为广义服务机器人产业的一个重要领域,由于对技术水平、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支持等多方面要求较高,预计未来两年仍处于技术提升、数据积累和设施铺设阶段;国防、救援等特种机器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会继续往专业、精深的方向发展。
  在个人/家用等消费级领域,扫地机器人产品形态和技术成熟,玩家增多,已经成为家用领域率先爆发的品类,未来市场渗透率会持续提高;陪伴类智能机器人目前仍以儿童陪伴为主,主打早教、生活助手等功能,部分产品突出编程、互动娱乐等特色,具有较强的玩具属性。整体而言,该领域产品众多,质量参差不齐,产品体验、外观和功能多样性将成为消费者购买的重要评判指标。随着拥有核心技术的公司陆续开放技术平台和解决方案,未来产品品类和形态会呈现多样化趋势,而功能则会逐渐整合,或以模块化方式提供给不同的消费群体;老年看护类机器人虽然存在市场缺口,但场景任务复杂,对技术要求高,研发难度大,生产成本也较高,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有可能与其他家用机器人产品进行整合,或以社区为单位进行推广和普及。
  (2)专业级服务机器人将向专业化、细分化、系列化方向发展,家用服务机器人向平台化、融合化、多样化方向发展
  业级服务机器人主要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特定业务的需求,目的是通过机器换人,实现降本增效,因此这一领域的机器人产品会朝着专业化、系列化、细分化方向发展,即对特定业务的处理能力越来越专业,产品功能越来越细分,针对特定行业不同场景和任务、或特定行业特定场景不同任务的产品会形成矩阵和系列,逐步满足各行各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需求。
  家用服务机器人领域,由于场景和核心需求的相似性,智能机器人产品未来会形成2-3种主流系统和技术平台,这些平台将融合家居场景下主要的交互、工具和应用等功能。基于这些平台和功能,市场会爆发出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喜好、个性化需求的多种形态、价格和功能组合的产品。
  (3)服务机器人内部会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交互和识别感知,外部会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互联,并基于云计算、雾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线上、线下数据的实时流通、自动管理和分析决策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推动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已经成为服务机器人产品不可缺少的核心技术。同时,物联网、云计算、雾计算、大数据技术也会让服务机器人成为下一代交互终端、数据入口和计算平台。未来,服务机器人将从联网感知、认知、交互,发展到机器人自主分析、判断和决策阶段。
  在专业级领域,服务机器人通过对行业业务数据、线上线下交易、交互数据的积累和分析处理,智能化水平将会快速提升,人与机器人的关系,也会从人控制机器、人机协作,向机器自主决策、甚至对人工进行监测的方向发展。
  在个人家用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形态、以及产业链的逐渐成熟,家用智能机器人将成为家居场景下新的计算平台和流量入口,其系统平台上将接入出各种各样的内容和应用,这些应用会结合新的投影、显示和屏幕技术,满足家居场景下包含视觉、听觉、体感等多交互方式的游戏、教育、娱乐、社交、生活等不同需求。同时,智能机器人通过对用户行为和交互数据的积累和学习,也将实现更加个性化、主动化的交互,为用户家庭生活提供更丰富、更便捷、更智能的体验。
本文采编:CY340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策略咨询报告,主要包括行业重点科研机构分析、重点企业分析、标杆企业分析、投资前景及发展趋势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