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旅游景区数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休闲度假游发展前景广阔「图」

一、国内5A级景区新增数量

我国旅游景区在改革开放及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大背景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资源类型分析来看,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以名山、大川、名湖和海洋为资源的自然类旅游景区;以人类历史遗迹、遗址为资源的人文类旅游景区;用人类现代科学技术和劳动创造出来的主题公园类旅游景区;以工业、农业、科教等行业为区分的人文旅游景区。

景区位于产业链的核心位置,吃、住、行、游、购、娱均以景区为基础开展业务。目前国内景区数量较多,但优质景区数量仍然较少。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共有5A级景区数量259家,其中2018年我国新增5A级景区9家。

2011-2018年我国5A级景区新增数量

资料来源:文旅部

2018年新增5A级景区情况

2018年新增5A级景区情况

资料来源:文旅部

2018年,全国各地区A级旅游景区接待总人数为39.6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4802.5亿元。

2015-2018年全国各地区A级旅游景区营业收入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我国旅游人数及收入分析

景区产业链的下游为旅行社及游客。经济快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国内旅游业总人数持续快速增长,旅游需求快速膨胀。2018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1412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其中:外国人3054万人次,增长4.7%;香港同胞7937万人次,下降0.5%;澳门同胞2515万人次,增长2.0%;台湾同胞614万人次,增长4.5%。入境旅游人数按照入境方式分,船舶占3.3%,飞机占17.3%,火车占1.4%,汽车占22.3%,徒步占55.7%。

2011-2018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旅游景区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2018年,中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629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6%。其中:外国人2364万人次,增长5.2%;香港同胞2820万人次,增长1.6%;澳门同胞553万人次,增长5.9%;台湾同胞553万人次,增长4.5%。

旅游收入方面,国际旅游收入127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其中:外国人在华花费731亿美元,增长5.1%;香港同胞在内地花费291亿美元,下降3.3%;澳门同胞在内地花费87亿美元,增长5.0%;台湾同胞在大陆花费163亿美元,增长4.5%。

2011-2018年中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三、旅游用户景区类型选择偏好

自然景区受限于自身物理承载量限制,旺季特别是节假日的客流量无力负荷、已达到天花板。传统观光游产品单一、游客停留时间短、二次消费低,受天气等外部因素影响较大,天气恶劣会直接导致营业收入下滑,内生增长动力不足。

人文景区坐落于城市周边、交通便利、兼具休闲游属性,顺应消费升级,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位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3-5小时交通圈辐射范围内的人文景区,增长空间较大。人文景区一般以历史遗留建筑、古镇或自然景观为基础,以特定目的进行商业化改造,特色鲜明,主题突出。人工改造程度较高、限制少的特点,决定了其转型速度较快。休闲度假游需求的剧增,人工景区板块的休闲度假属性会进一步增强,建造高端、高品质的旅游度假区将成主流。诸如三特索道的“田园牧歌”和中青旅的古北水镇均以打造高端、精品休闲游为目标。

旅游用户景区类型选择偏好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休闲度假游顺应消费升级、受天气影响较弱、客单价较高,与传统观光游优势互补,协同作用较强。迎合消费升级,提高企业运营能力,谋求外延扩张以实现向休闲度假景区的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

传统观光游模式,简单来讲就是“靠天吃饭、坐地收钱”。景区的知名度、品牌是影响营收的首要因素,对企业运营能力要求较低。伴随着休闲度假游时代的到来,供给端市场竞争加剧和需求端消费升级、产品需求多样化,开始对企业运营能力提出较高要求。景区的运营能力和品牌维护与更新成为休闲度假游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切实提高运营能力成为新格局下的决胜关心。

四、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体制上束缚了手脚

我国的公有制体制问题是旅游景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成为束缚我国旅游景区发展的一大障碍,涉及旅游景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归属问题。个体投资者与政府管理方对此也只能扼腕叹息,找不到合适的路径甚至无从下手。旅游景区经营权外包模式推进了景区的发展,但旅游景区资源的隶属关系过于复杂,一种科学合理的协调机制尚未真正被挖掘出来

(二)资金的短缺成为发展的瓶颈

资金困难是我国旅游景区发展所面临的一大瓶颈。旅游景区的初期开发、前期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但政府对景区开发的投入毕竟是有限的。目前,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上大量闲散资金有强烈的意愿与信心参与到旅游业中来,但是制度上的跟进不同步使实际操作困难重重。

(三)景区的保护薄弱削弱了景区发展的持续性

大多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本来就较为薄弱,旅游景区开发会对其生态环境进一步造成破坏。一些具有科研、考古价值的资源被破坏。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放弃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杀鸡取卵式的旅游景区开发最终将造成的是社会、政府、游客、经营者的全败,这里面不会有胜利者。

(四)人为因素对景区的损伤

大量游客的涌入导致景区生活垃圾、污水的排放不断增加,不文明现象也屡见不鲜,旅游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此外,开发者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造成环境破坏和地方特色逐渐消失,过多的人为痕迹对景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五、旅游景区行业发展建议

(一)控制游客的数量

我国人口众多,旅游消费群体巨大,各大景区的生态环境承受了太大的压力,特别是节假日期间到处人满为患。超负荷接待造成景区破坏、文物和环境保护受损,这些都不利于我国整个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景点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调整票价和限流、分流的做法,对游客进行疏导,转变思想从质量而不是数量上追求效益。

(二)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

在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的条件下,相关部门依法监督管理。旅游景区的管理者应实行有效的保护措施,落实责任制,建立长效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三)通过公益性教育活动,提倡文明旅游,增强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

政府早已实施了“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并将其提升到了维护国家荣誉和尊严,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高度。文明旅游不能仅仅靠“堵”的办法强调游客的责任处罚,而应注重对游客进行文明意识的教育,用“疏”来保护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采编:CY237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旅游景区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旅游景区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主要包括分析、上市企业盈利状况分析、前景展望与趋势预测分析、投资战略研究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