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物流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策略分析「图」

一、物流行业概况

物流行业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化分工不断加深的产物,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流通加工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现代社会及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和“第三利润源泉”。物流业作为现代社会化生产和专业化分工不断加深的产物,其成熟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全球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度推进,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全球物流业的发展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并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物流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成为社会经济的基础部分。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三方物流作为物流行业的主要组成,逐步完成了由过去简单的契约式物流向集成式供应链管理发展的演变,整体行业已步入较为成熟的阶段。

目前物流行业的服务价值及市场分布结构

目前物流行业的服务价值及市场分布结构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现代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从基础物流服务、增值服务、综合一体式物流逐渐向供应链管理发展。供应链概念是传统物流概念的升级,将物流划为供应链的一部分,综合考虑整体供应链条的效率和成本。供应链管理渗透至物流活动和制造活动,涉及从原材料到产品交付最终用户的整个物流增值过程。供应链管理属于物流发展的高级阶段,物流服务进一步向上下游延伸,与所在行业上下游企业在合作深度、紧密度、提供价值等方面全面的提升,标志着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从物流合作上升到战略合作高度。

随着中国市场进入了有序而稳定的发展,当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企业间竞争的焦点逐步由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开始凸显,物流作为资源和人力之外的“第三利润源”越来越受到重视。自“十五”时期,《中国中央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提出着重发展商贸物流等行业以来,物流行业正式成为国家重点鼓励的行业之一。在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0)》中,更是将推动与发展供应链管理列为十二大工程之一。由于我国第三方物流起步较晚,物流行业存在市场整体规模较小,市场集中度分散等相关问题,与国外物流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物流业目前尚处于发展中阶段,步入成熟初期,行业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物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二、物流行业现状

近年来虽然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速减缓,但经济仍保持稳定较快增长仍拉动着物流行业的刚性需求。据国家发改委、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83.10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0%,增速比上年提高0.20个百分点。从构成看,工业品物流总额256.8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20%;进口货物物流总额14.10万亿元,增长3.70%;农产品物流总额3.90万亿元,增长3.50%;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7.00万亿元,增长22.80%;再生资源物流总额1.30万亿元,增长15.10%,市场规模大且增长相对稳定,行业前景广阔。

2010年-2018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8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构成统计图

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同时,物流业景气指数(LPI)作为反映物流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情况的直观数据,以50%作为经济强弱分界点,高于50%时,反映物流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物流业经济收缩。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公布的我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及相关信息,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国LPI仍然保持在54.7%的较高水平,国内物流活动总体表现较为活跃。2019年1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3.7%较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近年来,我国LPI均保持在50%以上,反映出我国物流业总体仍处在平稳较快的发展周期。

2012-2018年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逐步扩张的同时,现代物流产业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社会物流效率有所提高,物流市场环境不断向好。自2001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首次将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重引入中国以来,我国开始通行以这一指标来衡量整个经济体的物流效率,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越低,表明该经济体物流效率越高,物流产业越发达。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数据,我国2018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3.3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8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70个百分点。2010-201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年复合增长率达7.22%,反映出我国物流行业在需求旺盛的情况下,费用规模也不断扩大,同时物流发展阶段已从传统的运输功能逐步转向综合式的物流服务发展阶段。同时,近年来我国全社会的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总体呈缓慢下降的趋势,由2010年的17.20%下降到2018年的14.80%,体现我国物流效率逐渐提高。但根据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CSCMP)发布的《美国物流年度报告》统计数据,美国2017年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为7.70%,我国较美国等发达国家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相比还有较大的下降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整体行业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物流费用占GDP比例将会持续优化。

2010-2018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及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0-2018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

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物流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成本战略控制与成本管控脱节

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放在成本的经营性控制上,但有些成本要素及资源大部分都已是固化的成本,已无法降低,那些非固化的成本降低的幅度小,余地不大;并且有的企业过于强调生产环节成本的降低,导致企业过高的质量检测成本、售后服务成本等,从而使成本不降反升,影响企业成本的竞争力;基于这些因素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考虑拓宽成本管理的“空间”,只关注物流内部活动,没有向外延伸,只关注日常经营控制,没有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去分析研究物流成本管理问题,没有去分析上下游之间各企业协同等壁垒问题,仍是一个内部封闭的管理系统,从而使成本战略控制与成本管控脱节。

2、成本管理方法不规范,控制不严

大多数物流公司规模小,管理不规范;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方法,管理者只重业务,轻管理;在承揽公司配送业务时,没有对成本进行合理测算,没有计算边际贡献率、资产报酬率,对盈利能力分析不足;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没能识别、控制,进而制定一套防范措施,导致盲目配送。在配送过程中,各部门没有统一协调、统一配合;车辆运行没有制订计划,车辆没有被充分利用,导致车辆配送效率不高。

3、信息技术落后

虽然物流业发展迅速,物流企业较多,但大多规模较小,采用传统的运作方式居多,科学技术应用较少,信息化程度不高,对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事情监控不到,对公车私用、疲劳驾驶、工作效率不高等事情的发生不及时;其次,由于没有信息化系统,成本核算都是靠传统的手工操作,效率不高并且数据不完整,导致核算工作基础数据不准确,核算烦琐,给管理者提供的依据参考性不强,进一步影响对单据处理成本、库存成本、差错成本、车辆调配等的有效控制,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企业竞争优势。

4、成本意识淡薄,缺乏足够的重视

我国物流行业起步晚,大部分企业还处在发展阶段,经营的模式都是粗放式的;管理者的重心都放在业务发展上,对管理流程、制度的建立、内部控制等都不健全。因此,企业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性都会出现偏差。其次,由于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等的原因,工作效率不高,经验比较少,只停留在管钱、管账上,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没能提出合理的建议,没有发挥出管理的作用,使管理者对其财务部门没有重视。

四、现代物流成本管理创新模式

1、在战略成本管理上,实行规模效应和供应链管理

其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物流行业迅速发展,但这些物流企业规模小、运作成本高,服务形式单一;因此,把这些小而散的物流公司通过有机整合,横向扩大业务的深度和广度,使企业经营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形成一个规模经济效应,生产、管理成本降低,从而进一步构建低成本战略。其二,推行供应链管理,它是上下游企业有效的组织在一起,通过信息化管控流程和管理方法,形成一个虚拟的大企业,把各个企业看作大企业的一个部门,各部门分工协作,使供应链管理达到最优配置,以最少的成本满足客户要求;它不仅能缩短产品周转流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降低风险,实现整个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一体化;使整个供应链利益最大化;并且可以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供应链管理,比较与其他供应链的差距,找出自身的成本相对地位,通过学习成本标杆,持续改进,消除成本劣势,提升自身成本优势,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2、在成本管理方法上,实行目标成本和作业成本管理

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及经营模式,采用适合本企业成本管理目标方法;在业务操作上可以采用目标成本法,首先在调研市场的可接受的价格基础上,制定一个成本目标值,在保证公司的利润外,倒挤其运营的成本,例如:客户给出的最高配送价格为500元/趟,企业需要15%的利润率才能生存下来,那么该配送线路的目标成本为425元(500-500×15%),目前成本确定后,并逐个分解到各个环节中,以期达到效益最大化;在财务处理上,可以采用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对成本对象所涉及的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和反映,运用作业管理法把各成本合理分类,按照不同资源的消耗归集成本要素,识别作业中增值的部分和不增值的部分,努力提高增值部分,减少不增值的部分,控制成本动因,以达到更大的利润空间,提高企业竞争力。

3、在车辆管控上,实行效率化的配送

企业效率化的配送就是要提高车辆使用利用率,需要相关部门做好车辆使用计划,合理调配、规划车辆,提高车辆的装载率,减少空车率,加强对车辆的装载量和运行路线的管理;同时对客户设定最低配送量以及最佳运输工具的合理调配,借助车辆监控系统,监控车辆的在途状况,实现车辆运行的效率化,达到成本支出的最小化。例如:企业专门配备车辆调度员,根据客户规定配送时间、指定的路线及现有的资源,合理规划调配;作业人员轮流倒班,提高车辆的运转率,对于配送路线长的,寻找客户资源,往返车辆不空车,保证车辆的装载率,从而减少成本,增加收益。

4、建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信息化水平

其一,企业要想在日益竞争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就必须构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首先提高车辆运行效率,防止公车私用、员工消极怠工、燃油费的超标等。其二,可以通过信息通信和数据处理的进步,使企业可以更专注于核心价值,对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以提高资本运营的效率。其三,可以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通过整理和分析,发现问题,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并且通过数据,可以分析预测,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因此,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不仅可以对物流运作全过程实施整体控制,而且可以提高成本效率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

5、加强成本管理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的管理人员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企业的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对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得以充分的重视,制定合理科学的岗位责任制,对涉及的成本管理的各个部门、岗位、人员都要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提供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其次,加强财务人员对成本管理的意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财务人员参与到业务中去,可以组织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人员培训,对业务部门不了解的财务处理的依据、手续等及对财务人员不知道的业务部门流程、面对的困难等,通过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不仅各部门之间多维度深度融合,而且财务人员对业务能深刻领会,对加强企业成本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起到助推作用。

本文采编:CY306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物流O2O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物流O2O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主要包括成功案例分析、前景及趋势预测分析、机遇与挑战、投资机会与风险防范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