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国内高端市场显著缺失「图」

一、智能机器人制造企业

根据数据显示,2013年起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就业人数逐步下降,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就业人数增长显著,这体现出科研、文体娱乐以及信息服务业等技术、文化密集型行业就业人口涌入,而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人口数量在逐渐减少。人口结构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与就业结构改变,迫使企业不断加大在人工替代领域的投入。

数据显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行业企业数量由2018年的802家增至2021年4月的1732家,其中工业机器人、特殊制造机器人以及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企业单位数均有增长,间接反映出人工替代的产业化应用有加速趋势。

2018-2021年4月中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企业数量

2018-2021年4月中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企业数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各类机器人企业中,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数量最多,截止2021年4月已经达到485家,相对于2018年增长了299家。而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企业数量为36家,相对于2018年增长了两倍,但是相较于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数量还处于较低水平。

2018-2021年4月中国不同类型机器人企业数量

2018-2021年4月中国不同类型机器人企业数量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区域分布情况来看,上海的智能制造企业的数量是最多的,共有27家,占到总数的36.5%;紧随其后是杭州和苏州,两座城市各有12家具有代表性的智能制造企业,分别占总数的16.2%;宁波、南京、无锡、常州分别以7家、4家、2家、2家紧随其后。

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代表性企业分布情况

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代表性企业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全球智能机器人行业现状

智能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包括视觉、传感、人机交互和机电一体化等,可以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智能机器人行分析指出,全球智能机器人企业结构主要由工业机器人、个人/家用机器人、行业服务机器人构成,占比分别为15%、43%、42%。

全球智能机器人企业结构

全球智能机器人企业结构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智能机器人行业市场供需格局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根据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的机器人密度仅为15台/万人,到2019年增至187台/万人,而中国机器人密度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产业政策推进以及企业内生需求增加。尽管近几年来我国机器人密度有显著提升,但仍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机器人密度水平。数据显示,2019年,新加坡、日本、德国、美国的机器人密度分别为855、364、346、228台/万人,均远高于中国大陆,中国机器人密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019年各国机器人密度

2019年各国机器人密度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智能机器人行业相关政策

自2016年起,中央发布多项政策,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推动“中国智造”。《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领域,工信部也陆续出台《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政策,着力推动机器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积极打造面向全球的机器人技术和产业生态体系。“十四五”规划将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作为重大战略部署,构建“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产业生态。智能生产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智能工厂则是智能生产的主要载体。机器人作为智能工厂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企业显著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此外,疫情爆发推动企业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企业布局智能机器人的需求进一步增长。

中国智能机器人相关政策

中国智能机器人相关政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智能机器人产业问题分析

1、我国机器人尖端技术尚未实现全球领先

机器人是多学科、高科技交叉融合的产物,作为工业后发国,中国在产业基础上相对较弱。在机器人产业中,上游核心零部件直接影响机器人性能,且占本体成本70%以上,但目前我国核心零部件仍依赖进口。同时,我国机器人尖端技术尚未实现全球领先,与国外成熟的工业机器人相比,依然有不小差距,高端市场显著缺失。

2、服务机器人关键技术待突破,B端市场尚未明确应用方向

目前,国内将服务机器人定位为满足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基础关键设备,部分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国际领先水平,但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现有机器人产品尚不能满足用户智能化需求,人机交互、柔顺控制、功能仿生、智能感知等关键技术严重制约服务机器人发展。

3、产品价格高、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难保证导致服务机器人购买疑虑

国内可量产的服务机器人企业数量较少,由于难以规模化生产,产品成本难降低,而C端市场对产品价格十分敏感,高价格门槛使得服务机器人难以进入大众化消费时代。

4、行业标准缺失,产品良莠不齐

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必须具备与之相匹配的标准体系。目前,为引导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已发布和正在制定的机器人及相关国家标准100余项。

但国内机器人技术演进较快,应用场景变化较大,国家标准制定周期较长,通常需要2-3年,而现有标准以工业机器人为主,市场活跃的服务机器人及特定领域应用的特种机器人通常无法找到对应的标准作为质量评定依据,标准制定进程明显滞后于市场发展现状。

国内已有的机器人标准以强制的安全认证为主,缺乏产品功能性认证,使得部分地方及企业标准执行不到位;同时,行业标准处罚力度不够,围标代价不高,直接导致国产机器人产品良莠不齐。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智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为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及竞争格局,把握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建议。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出版的《2021-2026年中国智能机器人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本文采编:CY1254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3C智能机器人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2024-2030年中国3C智能机器人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主要包括行业市场竞争分析、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发展趋势展望分析、投资风险分析及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