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碳纳米管导电剂趋势分析,新能源汽车需求促进行业快速渗透「图」

一、碳纳米管导电剂产业概述

1、分类状况

由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常为半导体或绝缘体,电导率较低,因此需要额外添加导电剂以提高正极电导率。常见的导电剂有碳纳米管、炭黑、导电石墨、石墨烯及其混合产品等,由于碳纳米管作为新型导电剂性能优异,添加量小,成长空间大近来年备受市场关注,在高端数码电池领域的应用比例可达50%以上。虽然石墨烯导电剂也具有导电性优异的特点,但适用范围较碳纳米管导电剂有局限性较高,主要用于磷酸铁锂电池。

锂离子电池导电剂主要分类及主要特点锂离子电池导电剂主要分类及主要特点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竞争优势

碳纳米管导电剂有望逐步替代炭黑等传统导电剂成为动力锂电池的主流导电剂。一方面,相对于传统导电剂而言,碳纳米管具有更大的长径比和更低的阻抗,具备更好的导电性能,有助于改善锂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另一方面,碳纳米管能够通过降低非活性物质的占比来提升锂电池能量密度。

不同导电剂的阻抗对比统计图

不同导电剂的阻抗对比统计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为提高动力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各锂电池企业在研发正负极新材料体系的同时,致力研究通过其他材料提升锂电池能量密度。碳纳米管凭借其较高长径比的特性,相较于炭黑能够进一步提高锂电池的倍率性能,并可以通过更少的添加量来提升正极活性物质含量,从而提升锂电池能量密度。尽管在市场应用的早期阶段,较高的价格是碳纳米管替代炭黑成为动力锂电池主流导电剂的主要障碍,但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材料,随着市场接受度的提升、大规模的产业化以及价格的持续下降,相比于炭黑等传统导电剂在性价比上的差距持续缩小,根据GGII数据,碳纳米管市场渗透率持续增长,到2019年已达37%。

2014-2019年中国导电剂市场渗透率占比

2014-2019年中国导电剂市场渗透率占比

资料来源:GGII,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碳纳米管导电剂驱动因素

1、动力锂电池

在全球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大背景下,动力锂电池市场的高速增长直接带动碳纳米管需求扩张。根据GGII数据显示,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自2015年起逐年增长,到2019年达62.4%,2020年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增速放缓,仅达62.9万吨,同比2019年增长0.8%。

2015-2020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及增长率

2015-2020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GGII,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导电剂的添加量服从“渗透阈值”理论,即导电剂在添加到一定量后在活性物质之间达到最优的导电网络,继续添加则能显著提升电极材料的导电性能。传统炭黑导电剂在正极材料中的添加量一般为3%,而新型导电剂因其高效的导电性能,一般可将添加量降低至0.5-1.0%。以传统的导电炭黑和碳纳米管迚行对比,碳纳米管的添加量仅为炭黑的1/6-1/2。虽然碳纳米管单价是炭黑单价的10倍,但碳纳米管较低的掺杂量使得其总体花费为炭黑的1.4-5.5倍。

三元动力电池成本构成占比情况

三元动力电池成本构成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GGII,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新能源汽车

当前制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为续航里程问题,而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是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具体体现为提高正负极活性物质的比容量或者降低非活性物质占比来提高活性物质添加量。达到同样的导电效果,碳纳米管的用量仅为传统导电剂的1/6-1/2,因此可以通过降低非活性物质占比来提高活性物质添加量,从而提升锂电池能量密度。在我国双碳政策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扩张,(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1-9月销已达215.7万辆,再创新高),将成为我国碳纳米管导电剂发展关键驱动力。

2015-2021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增长率

2015-2021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碳纳米管导电剂现状分析

1、出货量

在高能量密度锂电需求的带动下,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出货量将保持高增长趋势。根据GGII,2020年我国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出货量为4.8万吨,2016-2020年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36%。据GGII预计,2021年中国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出货量将达7.2万吨,未来五年中国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销量将保持高增长的趋势,到2025年,中国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出货量将突破32万吨。

2016-2021年中国CNT导电剂浆料出货量及预测

2016-2021年中国CNT导电剂浆料出货量及预测

资料来源:GGII,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竞争格局

行业集中度高,龙头企业地位稳固,竞争格局明晰。据数据,按出货量口径计算,2017年行业CR4为74.0%,2020年CR4为82.7%,行业集中度高且集中趋势明显。2020年,江苏天奈的市场份额稳占第一,为32.3%,龙头地位稳固。市场份额占据前五的企业还包括集越纳米、卡博特、道氏技术和无锡东恒,市场份额分别为23.8%、19.6%、8.3%和5.2%,竞争格局明晰。

2020年中国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竞争格局

2020年中国碳纳尼管导电浆料市场竞争格局

注:按出货量口径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锂电池材料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国内产能和技术领先,外资追赶。目前全球碳纳米管产能主要在国内,国外厂商生产量较小。2020年,天奈科技、青岛昊鑫、三顺纳米的粉体产能分别达到800吨、800吨和2000吨,浆料产能分别达到3万吨、1.7万吨和1.3万吨,远高于外资企业。随着动力电池对碳纳米管需求的增长,外资通过自研和收购等方式入场,如LG化学依靠化工领域的积累进行自研,卡博特通过收购三顺纳米的方式进行布局。

碳纳米管行业主要企业信息

碳纳米管行业主要企业信息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国产化进度

传统导电剂依赖进口,新型导电剂国内技术领先。中国锂电池导电剂的国产率从2014年的12.9%逐渐增长到了2018年的31.2%,年复合增长率为24.7%,以此预计2020年的国产率将提升到48.5%。增量市场的提升空间意味着国产导电剂的需求市场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为形成规模经济且成本降低的国内导电剂生产厂商提供了机会。

2014-2020年中国锂电池导电剂国产化率走势图2014-2020年中国锂电池导电剂国产化率走势图

资料来源:GGII,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碳纳米管导电剂发展趋势

1、推进国产化进程

国内锂电企业在传统导电剂领域长期依赖进口,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锂电池材料行业快速成长,随着碳纳米管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规模化,碳纳米管作为新型导电剂的优势开始逐步体现,逐渐开始导入下游电池厂家。随着碳纳米管导电剂在锂电应用的推广,我国锂电池导电剂市场的国产化率逐年提高。

2、与硅基负极相互促进

碳纳米管能够提高硅基负极的导电性和稳定性,硅基负极商业化加速推进,进一步提升碳纳米管需求。碳纳米管具有独特的纳米结构和优异的力学性能,与硅材料复合后可以有效抑制和缓解充放电过程中硅材料的体积膨胀效应以及稳定SEI。同时,碳纳米管具有极高的电子迁移率,能够显著提升硅基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目前商业化程度较高的硅基负极材料包括硅/炭复合材料和氧化亚硅复合材料,随着主要材料企业的技术日趋完善且相关的电池企业的应用技术逐渐成熟,硅基负极应用将逐渐增多,由此进一步提升碳纳米管的需求。

华经产业研究院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对碳纳米管导电剂行业的数据进行挖掘、整理、加工、分析和展示,为客户传递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并对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及趋势进行专业的预判,为客户的经营决策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欲了解行业具体详情可以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运行现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本文采编:CY1253

推荐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碳纳米管导电剂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2024-2030年中国碳纳米管导电剂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主要包括行业产业链分析、生产厂商竞争力分析、投资现状与前景分析、发展预测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