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5年中国大学科技园行业市场深度调查评估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大学科技园
分享:
复制链接

2019-2025年中国大学科技园行业市场深度调查评估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8-10-09
¥ 9000 ¥12000
  • 374598
  • 华经产业研究院
  • 400-700-0142 010-80392465
  • kf@huaon.com
  • 下载订购协议 下载PDF目录

  大学科技园是集科研、生产、教育为一身的综合体,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人才密集的特点。大学科技园的建立往往紧紧依托研究型大学,一方面大学可以为科技园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大学科技园也可以促进大学自身的发展和大学职能更好地实现。随着成功大学科技园经验的传授和政府对其的重视,在一段时期内大学科技园的数量还会持续增长,加上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使大学科技园的数量会出现较平稳上升趋势。根据科技部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大学科技园数量为115个,与2016年数量保持一致。

2011-2017年大学科技园数量情况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

第一章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概况分析 26

第一节 大学科技园的相关概述 26

一、相关概念界定 26

(一)大学科技园 26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 27

(三)虚拟大学科技园 27

二、大学科技园理论基础 28

(一)增长极理论 28

(二)三元参与论 28

(三)孵化器理论 29

(四)产业集群理论 29

三、大学科技园的功能 30

(一)企业孵化功能 30

(二)创新平台功能 31

(三)人才集聚功能 32

(四)产业集聚功能 32

(五)综合服务功能 33

四、报告的研究范围与方法 34

第二节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概况 35

一、大学科技园的发展阶段 35

(一)起步期 35

(二)成长期 35

(三)发展期 36

二、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概况 36

(一)大学科技园产生旳背景 36

(二)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 37

(三)大学科技园存在的问题 41

(四)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对策 42

三、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机制 44

(一)培育机制 44

(二)经营机制 45

(三)激励机制 46

四、国内外大学科技园比较 47

(一)产业发展模式 47

(二)管理机制 47

(三)融资机制 48

(四)社会服务体系 48

第三节 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状况 50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模分析 50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规模分析 50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面积 50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52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规模情况 53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数量 53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当年新孵企业 53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人数 54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经营情况 54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收入 54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产值 55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利润 55

(四)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税金 56

四、国家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分析 56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累计毕业企业 56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人数 57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收入 57

(四)国家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产值 58

第二章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环境分析 59

第一节 大学科技园政策环境分析 59

一、大学科技园相关政策 59

(一)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59

(二)成果转化优惠政策 59

(三)相关管理政策分析 60

二、大学科技园政策借鉴 60

(一)美国斯坦福工业园 60

(二)台湾新竹科技园 61

三、大学科技园主要政策与规划 62

(一)大学科技园主要政策解读 62

(二)大学科技园相关发展规划 67

第二节 大学科技园经济环境分析 72

一、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72

(一)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情况 72

(二)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情况 72

(三)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 73

(四)居民人均收入情况及增长 75

(五)全国就业人员及其失业率 76

(六)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其增长 76

(七)货币供应量及其增长情况 77

二、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78

(一)世界主要国家国内生产总值 78

(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形势分析 79

(三)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 C P I 81

(四)主要国家就业结构与失业率 81

(五)主要国家货物进出口贸易额 83

(六)世界经济运行主要影响因素 84

(七)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分析 88

(八)外部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89

第三节 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环境 91

一、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情况 91

(一)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规模 91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技术平台和转移渠道。从2017年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分析报告的统计可知,2017年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10448个,其中新增企业数量2696个。可见,大学科技园的建立顺应科技时代的潮流,其数量持续增加是大势所趋。

2011-2017年在孵企业数量

(二)科技企业孵化器场地面积 91

(三)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企业 92

(四)孵化器孵化企业收入情况 92

(五)科技企业孵化器毕业企业 93

(六)孵化器在孵企业人数规模 93

二、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情况 94

(一)生产力促进中心数量规模 94

(二)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总资产 94

(三)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企业 95

(四)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收入 95

(五)中心为企业增加销售收入 96

(六)生产力促进中心增加利税 96

(七)促进中心为社会增加就业 97

三、创业投资市场发展情况 97

(一)创业投资市场募资分析 97

(二)创业投资市场投资分析 99

(三)创业投资市场并购分析 101

(四)创业投资市场IPO分析 103

第四节 大学科技园教育环境分析 107

一、高等教育的学校数量 107

(一)高等教育的学校数量 107

(二)高等教育的学校构成 107

二、高等教育的招生人数 108

(一)高等教育的招生人数 108

(二)高等教育的招生构成 108

三、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 109

(一)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 109

(二)高等教育在校生构成 109

四、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 110

(一)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 110

(二)高等教育毕业生构成 111

五、高等教育的师资力量 111

(一)高等院校教职工人数 111

(二)高等教育的专任教师 112

第三章国外大学科技园发展经验借鉴 114

第一节 国外大学科技园的建设经验 114

一、国外大学科技园发展阶段 114

(一)萌芽起步阶段 114

(二)快速发展阶段 115

(三)纵深发展阶段 116

二、国外大学科技园与风投的融合 116

(一)美国大学科技园与风投的融合 116

(二)欧洲大学科技园与风投的融合 118

(三)日本大学科技园与风投的融合 120

(四)大学科技园风投运行机制借鉴 121

三、国外大学科技园建设经验及启示 122

(一)国外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概况 122

(二)国外大学科技园的建设经验 123

(三)国外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启示 124

第二节 大学科技园大学角色与功能 126

一、"大学主导型"大学科技园 126

(一)美国斯坦福研究园 126

(二)英国剑桥科学园 128

二、"政府主导型"大学科技园 133

(一)日本筑波科学城 133

(二)台湾新竹科学园 135

三、"市场主导型"大学科技园 138

(一)美国三角研究园 138

(二)法国索菲亚科技园 141

第三节 国外大学科技园的典型案例 144

一、美国斯坦福工业园与硅谷模式 144

(一)资源与文化环境 144

(二)政策环境分析 145

(三)中介和风投环境 147

二、英国剑桥科技园的经验 148

(一)发展现状分析 148

(二)政治经济环境 149

(三)政府支持情况 150

(四)风险投资环境 151

第四章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模式分析 152

第一节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分析 152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 152

(一)一校一园模式 152

(二)多校一园模式 152

(三)校府共建模式 153

(四)虚拟大学科技园模式 153

二、虚拟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状况 153

(一)虚拟大学科技园的成立背景 153

(二)虚拟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历程 154

(三)国外虚拟科技园的比较研究 159

(四)虚拟大学科技园SWOT分析 160

(五)虚拟大学科技园发展的难点 161

(六)虚拟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对策 163

三、国外大学科技园的运营模式 165

(一)政府推动型 165

(二)政府主导型 166

(三)大学主导型 166

(四)市场主导型 167

四、国外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 168

第二节 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经验借鉴 169

一、"清华模式"及借鉴分析 169

(一)"清华模式"形成历程 169

(二)"清华模式"服务体系 169

(三)"清华模式"运行模式 171

(四)"清华模式"成果分析 176

(五)"清华模式"经验借鉴 176

二、"北大模式"及借鉴分析 177

(一)"北大模式"形成历程 177

(二)"北大模式"服务体系 177

(三)"北大模式"运行模式 178

(四)"北大模式"成果分析 178

(五)"北大模式"经验借鉴 178

三、"东湖模式"及借鉴分析 180

(一)"东湖模式"形成历程 180

(二)"东湖模式"服务体系 181

(三)"东湖模式"运行模式 183

(四)"东湖模式"成果分析 184

(五)"东湖模式"经验借鉴 185

四、"东大模式"及借鉴分析 189

(一)"东大模式"形成历程 189

(二)"东大模式"服务体系 190

(三)"东大模式"运行模式 190

(四)"东大模式"成果分析 191

(五)"东大模式"经验借鉴 191

第三节 大学科技园与区域经济融合研究 196

一、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特征 196

(一)集聚性与创新性 196

(二)开放性与融合性 196

(三)动态适应性 197

二、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模式 198

(一)产业集群融合推动模式 198

(二)产业链融合创新模式 199

(三)创新孵化技术融合模式 199

(四)产学研合作的引导模式 200

第五章各地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201

第一节 东部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201

一、北京市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201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模分析 201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01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02

(四)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202

(五)国家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203

二、天津市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204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模分析 204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04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04

(四)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205

(五)国家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205

三、河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206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模分析 206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06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07

(四)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207

(五)国家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208

四、上海市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208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模分析 208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09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09

(四)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210

(五)国家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210

五、江苏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211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模分析 211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12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12

(四)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213

(五)国家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213

六、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214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模分析 214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14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15

(四)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215

(五)国家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216

七、福建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216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模分析 216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16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17

(四)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217

(五)国家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218

八、山东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218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模分析 218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19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19

(四)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220

(五)国家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220

九、广东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221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模分析 221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21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22

(四)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222

(五)国家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223

第二节 中部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224

一、山西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224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模分析 224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24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24

(四)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225

(五)国家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226

二、安徽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226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模分析 226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26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27

(四)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227

(五)国家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228

三、江西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228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模分析 228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29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29

(四)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230

(五)国家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230

四、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231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模分析 231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31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32

(四)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232

(五)国家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233

五、湖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233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模分析 233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34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34

(四)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235

(五)国家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235

六、湖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236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模分析 236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36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37

(四)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237

(五)国家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238

第三节 西部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239

一、重庆市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239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模分析 239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39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39

(四)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240

(五)国家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241

二、四川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241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模分析 241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41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42

(四)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242

(五)国家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243

三、陕西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243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模分析 243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44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44

(四)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245

(五)国家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245

四、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246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模分析 246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46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47

(四)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247

(五)国家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248

五、甘肃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248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模分析 248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49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49

(四)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250

(五)国家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250

第四节 东北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252

一、辽宁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252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模分析 252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52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53

(四)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253

(五)国家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254

二、吉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254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模分析 254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54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55

(四)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255

(五)国家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256

三、黑龙江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256

(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规模分析 256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57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57

(四)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258

(五)国家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258

第六章领先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营分析 260

第一节 "一校一园"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260

一、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60

(一)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分析 260

(二)大学科技园功能定位分析 261

(三)大学科技园运作模式分析 263

(四)大学科技园招商政策分析 264

(五)大学科技园固定资产概况 265

(六)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65

(七)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66

(八)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267

(九)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269

(十)大学科技园最新合作动向 270

二、北京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70

(一)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分析 270

(二)大学科技园功能定位分析 271

(三)大学科技园运作模式分析 271

(四)大学科技园招商政策分析 272

(五)大学科技园固定资产概况 273

(六)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73

(七)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74

(八)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275

(九)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277

(十)大学科技园最新合作动向 278

三、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78

(一)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分析 278

(二)大学科技园功能定位分析 278

(三)大学科技园运作模式分析 279

(四)大学科技园固定资产概况 279

(五)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79

(六)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80

(七)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281

(八)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283

四、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83

(一)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分析 283

(二)大学科技园功能定位分析 284

(三)大学科技园固定资产概况 285

(四)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85

(五)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86

(六)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287

(七)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289

(八)大学科技园最新合作动向 289

五、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89

(一)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分析 289

(二)大学科技园功能定位分析 290

(三)大学科技园运作模式分析 290

(四)大学科技园招商政策分析 290

(五)大学科技园固定资产概况 290

(六)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91

(七)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91

(八)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292

(九)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294

六、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94

(一)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分析 294

(二)大学科技园功能定位分析 294

(三)大学科技园运作模式分析 295

(四)大学科技园招商政策分析 295

(五)大学科技园固定资产概况 297

(六)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297

(七)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298

(八)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299

(九)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301

七、南昌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301

(一)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分析 301

(二)大学科技园功能定位分析 301

(三)大学科技园服务体系分析 302

(四)大学科技园招商政策分析 303

(五)大学科技园固定资产概况 304

(六)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305

(七)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306

(八)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307

(九)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309

八、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309

(一)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分析 309

(二)大学科技园功能定位分析 310

(三)大学科技园固定资产概况 310

(四)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311

(五)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311

(六)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312

(七)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314

九、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314

(一)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分析 314

(二)大学科技园功能定位分析 315

(三)大学科技园招商政策分析 315

(四)大学科技园固定资产概况 317

(五)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317

(六)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318

(七)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319

(八)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320

十、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321

(一)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分析 321

(二)大学科技园功能定位分析 321

(三)大学科技园运作模式分析 321

(四)大学科技园固定资产概况 321

(五)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322

(六)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323

(七)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324

(八)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326

第二节 "多校一园"大学科技园运营情况 327

一、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 327

(一)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分析 327

(二)大学科技园功能定位分析 327

(三)大学科技园运作模式分析 327

(四)大学科技园固定资产概况 328

(六)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328

(六)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329

(七)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330

(八)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332

二、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 332

(一)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分析 332

(二)大学科技园功能定位分析 332

(三)大学科技园运作模式分析 333

(四)大学科技园固定资产概况 334

(五)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334

(六)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335

(七)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336

(八)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338

三、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 338

(一)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分析 338

(二)大学科技园功能定位分析 338

(三)大学科技园固定资产概况 338

(四)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339

(五)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340

(六)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341

(七)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343

四、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 343

(一)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分析 343

(二)大学科技园功能定位分析 343

(三)大学科技园运作模式分析 344

(四)大学科技园固定资产概况 344

(五)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344

(六)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345

(七)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346

(八)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348

五、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 348

(一)大学科技园发展历程分析 348

(二)大学科技园功能定位分析 348

(三)大学科技园运作模式分析 348

(四)大学科技园从业人员总数 349

(五)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情况 350

(六)大学科技园在孵企业情况 350

(七)大学科技园毕业企业情况 352

第七章中国大学科技园发展战略分析 353

第一节 大学科技园核心竞争力研究 353(AK LY)

一、大学科技园核心竞争力的相关概述 353

(一)大学科技园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353

(二)大学科技园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353

二、大学科技园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354

(一)大学科技园的要素集聚能力 355

(二)大学科技园的孵化培育能力 355

(三)大学科技园的创新研发能力 356

三、大学科技园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制 357

(一)大学科技园核心竞争力的演变过程 357

(二)大学科技园核心竞争力的驱动因素 359

(三)大学科技园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路径 361

第二节 大学科技园专利转化机制分析 362

一、大学科技园专利转化机制的构成要素 362

(一)技术源头 362

(二)科研人员 363

(三)制度构成 363

二、大学科技园专利转化机制产生的功能 366

(一)孵化功能 366

(二)加速功能 366

(三)技术创新功能 367

(四)人才培养功能 367

(五)社会服务功能 367

三、影响大学科技园专利转化机制运行的因素 368

(一)内部因素 368

(二)外部因素 369

第三节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战略分析 371

一、世界著名大学科技园的成功要素 371

(一)基本要素 371

(二)经济因素 371

(三)制度因素 372

(四)文化因素 373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SWOT分析 373

(一)优势分析 373

(二)劣势分析 374

(三)机遇分析 375

(四)威胁分析 376

三、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发展分析 376

(一)技术转移的作用分析 376

(二)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 378

(三)技术转移的对策建议 379

四、大学科技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380

(一)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380

(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分析 383

(三)大学科技园的前景展望 386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研究方法

报告研究基于研究团队收集的大量一手和二手信息,使用桌面研究与定量调查、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产业链、竞争格局、进出口、经营特性、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等。科学使用SCP模型、SWOT、PEST、回归分析、SPACE矩阵等研究模型与方法综合分析行业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竞争格局、技术革新、市场风险、行业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相关因素。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客观预判,助力企业商业决策。

数据来源

本公司数据来源主要是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相结合,本司建立了严格的数据清洗、加工和分析的内控体系,分析师采集信息后,严格按照公司评估方法论和信息规范的要求,并结合自身专业经验,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选,最终通过综合统计、分析测算获得相关产业研究成果。

一手资料来源于我司调研部门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采访对象涉及企业CEO、营销总监、高管、技术负责人、行业专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分销商、代理商、经销商、相关投资机构等。市场调研部分的一手信息来源为需要研究的对象终端消费群体。

二手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全球范围相关行业新闻、公司年报、非盈利性组织、行业协会、政府机构、海关数据及第三方数据库等,根据具体行业,应用的二手信息来源具有一定的差异。二手信息渠道涉及SEC、公司年报、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WIND数据库、CEIC数据库、国研网、BvD ORBIS ASIA PACIFIC数据库、皮书数据库及中经专网、国家知识产权局等。

售后服务

华经产业研究院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您的反馈均1个工作日内快速回应,及时解决您的需求。

版权提示

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权威引用

  • 中国证券网
  • 中金在线网
  • 中国日报网LOGO
  • 央广网
  • 中国经济网
  • 东方财富网
  • 中国新闻网
  • 凤凰网
  • 和讯网
  • 网易新闻
  • 腾讯网
  • 新浪网

典型客户

咨询服务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