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银行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负债规模、存贷款总额及行业发展趋势「图」

一、中国银行金融机构资产及负债规模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2,682,401亿元,负债总额2,465,777亿元。2013年-2018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及负债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2.13%和11.80%。

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3-2018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规模

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银行金融机构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二、中国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及存款总额

2018年中国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为1362967亿元,存款总额为1775226亿元;2013-2018年,我国金融机构贷款总额及存款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3.65%及11.20%。

2013-2018年中国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统计图

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3-2018年中国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统计图

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情况

根据中国银监会2017年年报统计,截至2017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5家大型商业银行、1家国家开发银行、2家政策性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34家城市商业银行、17家民营银行、965家农村信用社、1,262家农村商业银行、33家农村合作银行、247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68家信托公司、66家金融租赁公司、25家汽车金融公司、5家货币经纪公司、22家消费金融公司、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39家外资金融机构以及1,625家其他金融机构(包括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截至2017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4,532家,从业人员417万人。

2018年年底我国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及负债总额统计表

2018年年底我国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及负债总额统计表

注:1、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2、其他类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公司和邮政储蓄银行。

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影响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因素和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1、宏观经济状况影响银行业发展趋势

银行业的持续发展依赖于宏观经济的稳健发展。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银行业的增长速度也将由高速回归正常,与宏观经济一起步入自身的新常态。伴随着资产增速回稳,我国银行业的资产观由“讲数量”向“讲质量”转变。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凸显,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对银行业资产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我国银行业各金融机构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在不良贷款控制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准备和应对。未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将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风险意识,提升公司经营实力、治理能力及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资产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实体经济稳增长、调结构。随着经济结构逐步优化调整,我国银行业的客户基础、收入来源将不断发生变化,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由“讲占比”向“讲战略”转变。新的经济形势要求我国银行业进一步提高对宏观经济、行业趋势和客户需求的研究和预判能力,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与经营策略,提升创新驱动能力,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客户结构和收入结构。

2、人民币国际化为银行业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

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对于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年在货币和金融体系改革方面所取得的进步的认可。截至2017年末,人民币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跨境收付货币,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为我国的商业银行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银行面临的经济金融环境将发生剧烈变动,这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提出了不小的考验。同时,在开放条件下,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市场的自由化程度和竞争程度更加突出,使商业银行不得不直面更大的潜在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快制度和战略的调整以积极融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应对挑战的能力,提升自身竞争能力,构建国际化的风险管理体系,促进银行的稳健经营。

3、利率市场化与金融脱媒化为银行业经营带来挑战

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取消了对利率浮动的行政限制,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未来,存贷利差将有进一步收窄的趋势,加剧我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压缩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利润空间。

同时,随着我国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包括债券融资、股票融资在内的直接融资渠道重要性日益增加,金融脱媒化趋势日益凸显。未来,通过直接融资渠道完成的融资额将继续增长,大中型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会逐渐减弱,存款业务也将受到多元化投资渠道的侵蚀。利率市场化与金融脱媒化带来的挑战促使我国商业银行开拓多元化的业务经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产品,并积极转变盈利模式,从而化挑战为机遇,实现持续发展。

4、信息科技与互联网金融进步促进银行业经营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大数据的开发应用,金融业涌现出声势浩大的金融创新浪潮。以互联网金融为例,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讯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等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主要包括网络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业态。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影响日益扩大。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银行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产生巨大影响。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开发与推广更加迅速,可以更快地应对市场的变化,抢占市场先机。同时,通过信息资源共享,银行的集约化经营管理不断完善,资金流动更快,业务效率更高,风险监控更完善。

5、小微企业信贷市场成为商业银行关注焦点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在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科技创新、带动社会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促进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应和满足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是繁荣市场经济的必然之举。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多项重大措施改善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2019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坚守定位强化治理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要求农村商业银行完善适合小法人和支农支小定位的公司治理机制,专注服务本地、服务县域、服务社区,专注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不断加大金融服务创新,切实做好融资成本管理,巩固好支农支小主力军的优势地位。除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金融脱媒化下,大中型企业对银行贷款依赖程度逐渐降低,小微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将成为银行业信贷业务增长的重要支撑。当前,各商业银行已纷纷设立专门从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部门,并针对小微企业设计了多样化的产品体系,小微企业信贷市场未来将成为商业银行角力的焦点。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的统计,截至2018年12月31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发放的贷款余额为334,923亿元,同比增长8.94%,其中商业银行252,167亿元,同比增长8.03%。

6、商业银行资金业务、零售银行业务不断进步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资金业务领域发展速度较快。银行间市场是我国商业银行资金业务发展的主战场。我国银行间市场包括银行间外汇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货币市场、银行间汇率和利率衍生品市场。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的金融工具和衍生产品种类的增加为商业银行规避利率风险、提高流动性以及创造新的盈利模式提供了有效支持。银行间市场在货币政策传导、人民币汇率形成、金融工具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除银行间市场外,交易所市场公司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产品也是商业银行资金业务投资的主要产品之一。同时,近年来包括信托收益权、信托贷款、承兑汇票、信用证等未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流通的债权产品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商业银行资金业务的重要投资产品。

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催生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逐步成为居民投资的重要产品,理财产品类投资在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配置中的占比快速上升。伴随中高端富裕阶层的不断涌现,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开始向重点客户提供更为个性化和专业化的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服务。此外,随着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将带来更加先进的零售银行产品和服务体系,进一步促进我国银行业零售金融业务的发展。

7、农村金融改革为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带来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有力推进以及农村金融需求的不断提升,农村金融发展问题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议题。2005年以来多个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县域金融机构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党的十七大将农村金融问题列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创新。2007年初召开的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把农村金融作为整个金融工作的重点,并要求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本文采编:CY306

推荐报告

2019-2025年中国银行金融机构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9-2025年中国银行金融机构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国银行金融机构行业重点企业竞争力分析,银行金融机构行业企业经营策略研究分析,银行金融机构行业投资风险与控制策略,银行金融机构投资机会分析与项目投资建议。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